写感恩的诗
2017-05-03巩孺萍
井
夜晚
井里炖着
星星和月亮
那汤想必很有营养
难怪一大早
打水的人匆匆忙忙
将一桶桶井水
装满大缸小缸
记忆中的老井在故乡村头的一棵老槐树下,光滑的石井台,清清的井水终年不枯。村里的井不止一个,但唯独到老井边挑水的人最多。不仅因为老井的水甜,听老人们说,这是一口神井,井里有一条老龙,不停地在井底吐水,喝了这口井里的水能治许多病呢!我那时还小,从不敢一个人到井边玩,因为我担心那条老龙会突然从井里冒出来,把我吃掉。
最热闹的还是夏天,井台边的桶排成了长队,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说说笑笑,桶碰得叮当响。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大胡子二伯,说话瓮声瓮气的,大伙常拿他开玩笑。他的两只铁皮桶大得吓人,一只抵别人两只大。人们打趣道:“他二伯,你这两只桶要把这井里的水打光啦,给我们留点!”大胡子二伯嘿嘿地笑着说:“打不光!”一弯腰担起两桶水,咯吱咯吱地走了,留给井边的人们一个黝黑结实的后背。二
伯因为穷,四十几岁也没娶上媳妇,别看他人长得憨,但心地特别善良,尤其对小孩子,从来都是乐呵呵的。我曾好几次调皮地坐到他的桶里赖着不肯出来,央他把我挑回家。他总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刮一下我的小鼻子,随着一声“走喽”,便担着我一摇一摇地往家去,一路上还故意把担子夸张地摆几下,逗得我咯咯笑。
夏天的北方,无遮无挡地被烈日曝晒着,那种天气人们曾夸张地形容为“扒光了皮都嫌热”。那时五分钱一根的冰棍人们也买不起,更没有今天五花八门的冷饮了。于是,老井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茂密的槐叶像撑开的一把绿伞,洒下一大片阴凉。老老少少捡块砖头坐在井边,男人们用小树枝在地上下棋,妇女则挎了一篮子菜,边择边唠着家常。我们小孩子喜欢围在四老爷的身边,听他讲《杨家将》或《水浒传》。四老爷的头发掉光了,怕晒,夏天总爱顶着块湿毛巾。每每讲到关键处,他便停下来,让我们将他的毛巾在凉水里洗过。因为急着要听下文,我们只得不情愿地按照他的吩咐去做。要是口渴了,我们便拎起旁边的水桶,从井里打上半桶水,嘴对着桶边咕咚咕咚地喝上一气,那个爽啊,从脚底“哧溜”串到头顶,甭提多舒服了。趴在井沿,往井里瞧,能感觉到一股凉意不停地往上冒。老井还是一个天然冰箱,村里人要是办喜事,提前买了许多肉,挂在井里,几天都坏不了。要是在冬天,井口冒着热气,井水温温的,担回家洗碗洗菜,一点儿也不冻手。老井真像“聚宝盆”,有取之不尽的快乐和幸福。
长大后,因为在外地求学、工作,许多年都没有回去。那年回家,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一直通到灶台边。母亲笑着对我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去挑水了。我端着母亲递给我的水,喝了一口,涩涩的,不禁想,还是老井的水好喝。可能是太怀念小时候的老井,我特意跑到村头。槐树不见了,只有老井孤零零地卧在荒草中,像一位暮年的老者满目沧桑。四老爷早已故去,大胡子二伯再也挑不动那大大的水桶了。想起儿时井边的欢声笑语,看看如今被岁月抛弃的老井,不禁潸然。
一年冬天,北方特别冷,母亲来信说,村里的自来水管全冻住了,几天放不出一滴水。不知谁想起了老井,于是,人们平安地度过了那个冬天。
心怀满足,才能体会幸福;心怀感恩,才会无私付出。故乡的老井,不仅有取之不尽的源泉,更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巩孺萍,著名兒童诗人,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