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关照教学全程

2017-05-03顾冬梅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温馨人性母亲

顾冬梅

一、 研读文本,学生在其中

初读文本,看到的或许仅仅只是和谐温馨的萨沙一家人。闲暇假日,四口之家游玩于蔷薇初绽的美好森林之中,或玩耍,或静读,无论是安静的,还是追跑的,其心境都是一样的愉悦与幸福。如此境遇之下,就算突降的大雨,也丝毫没有让那层温馨褪色,相反给了这个暖意融融的家庭呈现美好心灵的一个最佳契机。雨衣在各自手中递出的瞬间,就是善意与爱心弥漫的当儿,此情此境间,连一株植物都富含生命气息,拥有柔软的心地。

这样的文本,如果作如此解读,那种美好我们确实也能触摸得到,但那仅只限于为师者对于环境、对于人性的绝对自我的感受。但文本要为学生所用,学生的心灵天真而又细嫩,这样的暗含诸多美好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用他们自己那颗充满灵气与纯真的心去贴近、去触摸、去体认,又是另一回事。

于是,再读文本,我们能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环境的美好,人性的善良,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孩子,或牵着爸爸的手,或拽着妈妈的衣襟,穿梭于丛林之间,流连于花朵之畔。幸福的他们,最适合这样的氛围,最喜好这样的环境,最习惯这样的天伦。准备走进课堂的我们,再次翻开文本的那一刻,看到的不只是萨沙和萨沙的家人,而是更多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场景。

至此,教什么多少有了点底:成为角色,体验一切美好;成为角色,乐意保护弱小。或许,这样的取舍,更适合拥有更纯净与柔软心灵的同学们。

二、 细备教案,学生在其间

一旦确定了教什么,怎么教似乎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一点。

品读美好,是我带给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景色的美好需要联想,氛围的感受则需要投入。此时,适时将我的朗读介入,那不是声音的作秀,而是磁场的缔造,旨在期许他们循着我的声音,做回故事里的那两个孩子,绕膝于父母身边,尽情感受那个时刻属于家的温馨。闭眼,聆听,静享……抓住事件,扣住词语,于图文之中去读懂对家人、对弱者不由分说的保护与关爱。对于这份美好的品读,需要老师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地引领学生,在特定的事件中,逐个触摸人物的内心,在反复的贴己的揣摩中,觅得人性中最善的因子。

如何读懂母亲别具用心,而又不露声色的教导,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在角色扮演中,在朗读比对中,自然而然地去体会特别的表达所蕴含的特别的情感。这个环节,我期待孩子就是孩子,而我则就是那位处处透着智慧与慈爱的母亲,在彼此亲密无间的对话中,激起孩子们主动保护弱小的欲望,也能体会到母亲对于子女的那份激励与期待。学生仍在第一现场,我的教学始终为他们服务,我要让所有文字最终都能幻化为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三、 实践课堂,学生在其位

课堂上,我用心捕捉每一个学生倾听的表情,用微笑与期待示意每一个学生勇敢地昂起头,与我一起快乐地行走在课堂之中。

品读三层美好之境,必定先要每个学生进入静思默想阶段。学生因学习能力的差异体会得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浅层的景色之美,而有的学生则在第一时间就能将三种美好之境悉数读出。这样的极具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思维成果存在极大差异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介入变成一种急需。我留心着每一个小组的合作状况,是否有学生被冷落在外,是否都能真诚地抛出各自的想法等待同伴的评价,是否都能在商討筛选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成员都认可的组内答案……

三层美好之境,也在接下来的交流与补充、点拨与探讨中变得更清晰、更可感。森林的热闹非凡、蔷薇的娇嫩纤弱、家庭的温馨和谐、内心的纯净善良……如此种种,依托着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自主获取,或点拨知晓,不急不躁,层层进入,为整个故事的完美展开搭建了一个温厚宽广的情感背景。

而到了对话品读的环节,同学们的话语权更因为真实场景的营造而被彻底掌握。课上,两次与学生进行现场对话,只是在第二次对话时,悄悄地将最后一个反问句读成了陈述句。追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孩子,你更喜欢自己的妈妈用哪种方式与你对话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以第一角色的身份,参与进了正在发生的事件中,而母亲的话对他们来讲总是最敏感、最亲切,他们如此主动地表述着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最能接受的属于母亲的说话方式。也就在这样的选择与表达之中,他们再次领会了不同的表达会生出不同的语气,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那样真切地觉得,眼前的孩子就是文本中的孩子,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一众有着活泼泼生命的可爱的孩子。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厂小学)

猜你喜欢

温馨人性母亲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温馨的一家
给母亲的信
功能与人性
悲惨世界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