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2017-05-03罗赣岳吴晓燕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T恤衫本子直线

罗赣岳+吴晓燕

一、提问要新颖性,能让学生“动心”

所谓“新颖”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而且有趣,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确实能触动学生的“心”,使之为之一振。

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时,一位教师在做了一番简单的开场白之后,随即问:“我们四(2)班的同学非常想和你们四(1)班的同学结成友好班,并托我带来一根红绳子,让我一定要和你们共同驾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你们愿意吗?谁愿意和教师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四(2)班的同学还让我带来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你们,”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教师带来考我们的题目是什么呢?”,在学生心中产生疑问,由“疑”生“思”,以“思”促“动”,探索的欲望被唤起,再加上教师带有挑衅的提问:“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更激发了学生对自我、对同伴产生挑战的勇气与欲望,从而也激活了学生听课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心也“动”起来了。

在学完“直线、线段、射线和角”之后,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笑着问:“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教师嘴里边说:“变、变、变……”,边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鲜红的直线,说:“老师一笔就变出了一条直线,同学们想想看,在这条直线上添上几笔你能变出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置的确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触动了学生思维的“神经”,充分燃起了学生创造的熱情。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让学生“动情”

启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满足学生内在的需要,重视个体的人格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时, 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

师:星期天教师来到太平洋服装超市,同学们猜猜看,教师想干什么?

生:老师想买衣服。

师:猜对了。我想买一件T恤,在买T恤衫之前,请同学们帮我想一想,我该先了解什么?

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纷纷发表意见。在告诉学生我买的T恤衫28元之后,又提出下面的问题:

师:我想购买一套衣服,还需要知道什么?谁能补充一个条件?

根据学生补充的“买裤子的价格是T恤衫的2倍”这个条件后紧接着问:

师:有了这两个条件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买一条裤子要多少钱呢?

生2:教师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生3:买一条裤子比买一件衣服贵多少钱?

……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啊!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吗?试一试,看看谁最棒!

由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是同学们较熟悉的购物情境,因此教学从编题开始,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提问要难易适度,让学生“动脑”

问题过浅,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问题。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首先要求出整体的几分之一。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4人小组平均分4本数学本的生活场景,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师: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知道每个同学分得1本本子。

师:每人分得4本本子的几分之几?

生:每人分得4本本子的1/4。

师:除了知道每人分得这些本子的1/4,你还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2人分得这些本子的2/4,3人分得这些本子的3/4。

当学生说出3人分得这些本子的3/4时,教师利用这个契机,抛出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

师:谁知道这些本子的3/4是几本?能把你的妙法告诉同学们吗?

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认为可以把这些本子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4÷4=1(本)”,取了这样的3份就用“1×3=3(本)”。

师: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谁能试一试?

教师巧妙的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动脑”锻炼的机会,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攀越知识难点的阶梯,为学生接受新知做了铺垫。(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江西省赣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T恤衫本子直线
扔掉的本子
丢失的日记
棕熊的T恤衫
我的新本子
画直线
一样长吗?
衬衣男vsT恤衫
The Tales My Tees Tell About Me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