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突发性自然灾害对茶果生产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2017-05-02熊书琴宣汉县樊哙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熊书琴/宣汉县樊哙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汛期突发性自然灾害对茶果生产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熊书琴/宣汉县樊哙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近年来,宣汉县各地在5~9月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出现特大暴雨,95%以上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对茶果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笔者及时深入茶果主产区进行系统调查,开展自然灾害对茶果生产影响的分析与评估,总结灾害发生种类及特点,提出了今后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1 汛期主要灾害种类及特点
宣汉县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呈现降水强度大且集中、灾害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危害大、灾情重、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常伴有大风与冰雹,并由此引发山洪爆发、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中对茶果生产危害较严重的是洪灾、滑坡、大风和冰雹。
2 茶果受灾情况
据统计资料记载,宣汉县2009年7月10~13日,宣汉县范围内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过程降雨量200 mm以上,前河流域局部乡镇降雨量达到325 mm以上,导致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由于降雨时间集中,雨量大,山洪暴发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大面积农作物被冲埋,特别是本次大暴雨主要分布在宣汉县茶叶优势生产区,给茶农造成严重损失。全县茶叶受灾面积超过400 hm2,其中,因山体滑坡被掩埋的茶树面积超过43 hm2(见图1),被山洪冲毁的面积超过136 hm2,由于山洪冲刷,茶树被冲歪倒或被泥沙掩埋的面积超过227 hm2,经济损失超过1 100万元;茶叶加工房垮塌4间,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损坏7套,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
2010年全县茶叶受灾面积达到1 000 hm2,其中因山体滑坡被掩埋或被洪水冲毁的茶树面积26 hm2,由于山洪冲刷,茶树被冲倒、冲歪或被泥沙部分掩埋的面积超过273 hm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700万元。
2010年全县果树受灾面积达到1 333 hm2,特别是733 hm2青脆李正处于成熟采收期,因暴雨和大风造成的裂果、落果达1 000 t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万元。“7·18”特大暴雨致使南坝镇圣墩村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青脆李损失严重,据核实,青脆李产量500 t,因暴雨导致严重落果、裂果、烂果175 t,直接经济损失达42万元,大风吹断李树450株,吹断枝和果多压断枝6 100株,4社村民向方政损失李果5.5 t,经济损失1.5万元(见图2)。
图1被掩埋的茶园
图2被连根拔起的李树
3 对策措施
3.1 科学防灾减灾
坚持防汛抗灾两手抓。牢固树立大涝之后抗灾的思想,认真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疏通、清理茶、果园沟渠,加强防汛队伍的组织,防汛设施、物资补充等工作。
3.2 及时调查汇报灾情
灾害发生后,及时抽派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区,实地查看调查灾情,做好损失统计,并及时形成灾情报告向领导汇报,便于领导制定抗灾、救灾决策。
3.3 及时做好灾后恢复生产
及时制定茶果恢复灾后生产技术措施,编印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迅速派技术人员配合乡(镇)、村、社开展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抓好损毁茶果园及水利设施建设的恢复工作。对洪水冲毁的茶果园,及时修梯筑坎,恢复茶梯果台;同时对损毁的茶果园蓄水保水的塘、堰、水池、引水沟、渠道等水利设施系统,及时整修配备完善排灌功能。
3.4 狠抓技术措施的落实
一旦灾情发生,要科学实施排涝措施。茶、果树受淹后,氧气减少,容易使根系因缺氧而细根死亡,导致烂根死树,造成新梢卷缩、焦枯,叶片失绿、干枯或脱落,果实失水或脱落、开裂等。重点实施开沟排水、清洗树体、耕翻松土、根外追肥、整形修剪、树体保护、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的落实,使茶、果树尽快恢复生机,降低损失。做好苗圃排涝工作,抓好扶苗、保苗工作;对歪倒的树体,及时培蔸扶正,设柱加固,根部受伤的应根据受伤程度对枝条适当加重疏截,以平衡树势;增肥壮树;强降雨后,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偏高,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为各种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条件,雨后果园要喷1次杀虫杀菌剂;对已成熟的青脆李及时销售,组织引进水果经销商到主产区收购李果,降低灾害损失。
4 建议
4.1 加强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和各级联动机制,各级减灾委要发挥综合减灾协调管理职能,收集、汇总灾情资料,做好灾害信息的协调管理,制定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制度,不定期编制自然灾害公报,为指挥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2 合理规划谋好布局
不在沿河低洼地带、地质疏松地块种植茶果树;青脆李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宣汉青脆李早熟品种种植偏少,早熟品种在6月上中旬已成熟,可避开强降雨危害。
4.3 加快加工、贮藏设备建设
青脆李果实不耐贮藏,要延长果实保鲜时间,需有先进的冷藏设备。要增加青脆李果实的附加值,需加快加工方面的研究,鼓励民间组织与企业合作,使产业向贮藏、加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4.4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遭遇的自然灾害不但种类多而且频率高、损失大,由于农民对灾害知识了解甚少,灾害预报信息获取难,防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要重点关注农村防灾减灾,各地必须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实际,加强农业减灾工作,宣传教育要通俗易懂,便于学习掌握。
4.5 加强综合减灾科研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水平
开展减轻自然灾害的基础研究,研究分析灾害前兆特征、发生机理、成因、演变,以及在防御、救灾方面的相关性、规律性,提出防御多种灾害的综合对策。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展地质灾害、农业灾害的风险评估,评价灾害发生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涉灾部门防洪抢险、救灾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