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017-05-02马文发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高考

马文发

摘要: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掌握常见的提炼主题的方法,根据主题的要求拓展思路。

关键词: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主要特点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往往是摆现象,提问题。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这种材料作文,又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它没有规定文体,而由考生自主确定文体,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对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主要是审材料,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难点

当前的材料作文细分一下类别,其实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材料式命题作文”;第二种是“材料式话题作文”;第三种是“材料式主题作文”。前两种写起来相对简单。最难写的自然要数材料式主题作文,其难在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立意,而很多考生往往在写作的第一关——审题上就被卡住,要么提炼不出主题,要么拓展不开思路。我们今天就结合一些实例来逐一破解上述两大难题。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如何提炼主题:(1)摘取中心法。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即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某提示的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1: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说道,跻身北大,万里挑一,你们是同龄人的精英,来到北大,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要求:①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②选择适合你表达的文体;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找到谢冕讲话的中心,即“摘去光环,从头做起”,怎样去做?“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由此,我们可以从“先学做人,后做学问”或者“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的方面来探求材料的主旨,进而从如何做人、做学问以及如何才能事业有成等方面去立意,找到了立意突破口,要完成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2)寓意联想法。主要用于寓意型的材料。这类材料主旨隐藏在材料之中,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正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揣摩、掌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进而获得启示去立意的方法即寓意联想法。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个过路人发现路边有一块泥土,散发出芬芳的香味,过路人就把泥土带回家,竟然满屋香气。过路人大惑不解,问道:“你是珍宝呢,还是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至于我的香气,那是曾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要求: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这则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意浅显,只要抓住重点,读懂“泥土芬芳的原因是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从材料的意义和生活实际上思考,它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作用,揭示了近朱者赤或陶冶的力量等之意,在这样的分析下要正确立意就很容易了。在审题中就是运用了联想,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由“泥土”联想到“所有事物”,由“玫瑰园里”联想到“环境影响”,由“散发香味”联想到会“产生结果”,然后再由普遍规律联想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从而得出“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等立意。

2、如何拓展思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或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我们唯有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

如何拓展我们立意的思路呢?根据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审视:顺向、反向、横向。例4: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3)横向立意:也可称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准确提炼出材料的主题,并且顺着主题要求,积极拓展思路,这样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考场作文。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高考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