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索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7-05-02周其艳
摘 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之处,研究如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国际化课程体系
在英语教育方面,教师大多以传授外语知识和规则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很少存在以学习使用英语为中心的传授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如何改变现行应试教育模式,构建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以及现状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能力,这个可以是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个人与公众(群体)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于交际者交际行为的社会评价。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及背景下,各个交际者表现出来的交际行为,凭借社会人士对其做出的评价来评判交际能力的高低。
结合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顺利完成交际所必需的,基于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中国国际化人才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交际实践能力上表现不是很好。虽然中国文化水平值日益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不是很乐观。
二、国际化外语人才
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外语水平非常高,并且要求有较高的交际能力。国际化外语人才除了具备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之外,还需具备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对于国际化外语人才而言,一方面要突出其国际化优势,强调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突出外语优势,强调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等,这就需要掌握国家的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等,以提高沟通交际效果。
三、构建国际化外语人才课程体系策略
1.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全球化的推进,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鲜明特点。全球化的到来对我国固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让当代学生在进行国际交往的时候尽快融入其中,加强与其他高校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还需要在生活中与不同高校学生进行交流。因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容易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看法片面,不利于其语言文化学习的进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学生只有亲自了解其所学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日常表现形式,才能更容易接受和认识不同文化,正确看待和理解。
2.逐步建立完整的教材体系
语言是生活必要的交际工具,而交际包括对情感、文化和思想等不同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培养,还包括情感、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开展丰富的语言文化教学。就外语教学而言,文化学习的重心在于文化适应,也就是说应该在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对相应语言所产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基础进行了解。要培养一名具备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善于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我们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而要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教材予以指导,一个完整的教育教材体系,应该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因此,在教材的编辑上,应以选用国外典型文化和范例为主,要保证教材有一定的新鲜度,适应时代大局,同时,还要及时对其中落后的内容进行剔除,认真探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努力实施。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加强相关教材的使用,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当然,我们还需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应试体系,完善考核方法,并加以实践运用,筛选出合格的语言人才。
3.吸取我国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经验
尽管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刚刚起步,并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國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和值得借鉴的东西。对待这些,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在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比较,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其次,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最后,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了解各种文化,让学习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外语场景的真实再现,克服外语学习枯燥、易疲劳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4.参考和借鉴欧美国家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对欧美国家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欧美国家,其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多角度,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完善,以及培养途径的实用性和多样性都是我国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需特别加强的地方。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其一是要做好对国内外外语人才的分析与预测,根据变化趋势,适当地调整培养规模和培养形式,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式;其二是要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养和深造,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国际观念和专业知识。其三是完善教材内容,当前国内语言教材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努力规划和引进国外内容新颖、素材多元化的原版素材,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并定期对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
四、总结
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涉及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既无成熟的、现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无成功的模式可以仿制。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和完善,为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做出有益探索,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总之,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所培养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2]顾伟勤,梅德明.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谈上外国际公务员实验班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外语界,2008(5).
[3]曹德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J].外国语,2007(4).
作者简介:周其艳(1963—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