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2017-05-02张蒙蒙
张蒙蒙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需求,教师已不再仅仅定义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模式已无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且不断推广,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且在此新形势下纷纷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该模式的运用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该模式的应用现状的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切实让师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获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 新媒体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语教学专项(项目编号:2016SJA740015)“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地接收老师教授的课堂内容,学生的主动性较弱,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因此容易造成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随之产生的是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常见的“填鸭式”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模式,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中学的两位老师Bergmann和Samms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教学之中,并在美国迅速引起关注,因此Woodland Park中学也成为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翻转课堂描述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由学生在课堂前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通常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或者观看教学视频提前学习新的知识,而课堂时间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来汲取难度更大的知识(Vanderbilt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aching)。与此同时,网络上的视频教学资源也借助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哈佛公开课、TED演讲等优秀教育资源在网络平台的走红更是推动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通过老师的灌输获取新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的知识,而老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帮助指导学生拓展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举一反三,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关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授课模式,国外已经展开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以及不同学术领域同学的多样性实践方案,而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引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较为常见的模式是教师通过制作微课来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全国也掀起了微课大赛这种新型的教师赛课模式。高职院校也相继加入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中,新媒體环境下教师应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利用好高科技资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新型教学思路和模式。
二、高职院校推行翻转课堂模式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自主招生、提前招生等招生模式的兴起,高职院校生源不仅数量有所减少,生源构成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无疑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多种升学途径入学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边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更为薄弱。面对更为复杂的生源构成,仅仅依赖课堂内40-50分钟的授课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95后”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但同时又对自主学习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因此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高职院校日常英语教学很有必要,首先教师制作的视频或者课件等材料应该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内容安排要由浅入深围绕各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展开,确保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基础扎实的同学也有提高技能的空间。实施初期教师应当加以一定程度的监管,在课堂内容中加入对课前学习内容的考察,比如每节课的热身(warm up)环节针对视频内容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针对同学出现的问题可在授课中更为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等到同学们逐渐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课堂真正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学生课前完成学习后,每节课首先由同学们自己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集体讨论这些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再集体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过程,教师无需再重复已经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寻找问题(problem-seeking)的学习模式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同学们思维产生摩擦,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部分问题,既满足了部分同学的自我满足感,同时也给同班同学产生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促使他们在随后的提前学习中不断挖掘自己的自主学习潜力。第二,根据合作学习方法(coop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s)将同学们分组,分组的同时要将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人数为5-6左右,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课前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学生要彻底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小组都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向全班同学授课,一组在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既可以针对相关内容提问,也可以对其未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这种模式运用成熟后,全班同学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真正成为了引导者,而不是“填充者”“主讲人”,逐渐使教、学、管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从而同学们的英语自主学习也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大部分同学容易陷入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误区,因此,如果仅将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B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容易陷入应试教育模式,也很难从根本上让学生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而通过就业市场调查发现,雇佣者很看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同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聘者中,雇佣单位会优先选择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的应聘者。因此,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英语应用技能作为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才会进一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要求教师在翻转课堂视频录制资料中不仅进行课本知识的提炼,也应该加入ESP,如商务英语,文秘英语,涉外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等,让同学们意识到英语的学习不仅与将来的职业规划有关,也能真正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去除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照本宣科的刻板印象,真正让英语学习真正接地气,更加实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模式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应重在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当前英语语言教学更应该顺应高科技发展的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在2015年社科院新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提出,当前新媒体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从前国内外大部分实践研究着重于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以及借助传统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近年来,在新媒体大环境中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纷纷展开,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更适合的英语教学新方法以及新的尝试,确保新型媒体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求教学方法的突破,利用高科技平台更好地与学生形成课堂内外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拓展新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每年定期举办海峡两岸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以促进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两岸教师的联系与学习,并就借助新媒体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模式展开深入探讨。近年来,台湾职业院校也加入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之中,以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为例,应用外语系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形式的实际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引进AMC空中美语以及LiveABC英检网两种自助学习平台,学生客户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均可登录进行课程学习、补充练习以及评量测验。而教师登录该客户端则可以观看学生的学习历程,出题检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效,同时还具有成绩排行等功能。为推广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用外语系专门采购了一批iPad供同学使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iPad的管理、充电以及维护等工作给相关老师带来了不少实际问题。总结建国科技大学在该领域的实践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当前各个院校都在倾力打造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应顺应这种大潮流。高职院校在当前新媒体资源不断普及、翻转课堂形式广受好评的态势中,更应该思考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改进方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无疑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当前发展形势的研究实践既很有必要,也亟待突破。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资源以及教学形式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挑战,学生可以借助各类媒体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接收者。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日常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投入到各类微课比赛中,开始探索翻转课堂模式,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未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真正普及。高校教师是新媒体环境的受益者,尤其年轻教师可以尝试开发“自媒体”公众平台,将翻转课堂模式推广到实际教学中,从年轻一代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发布更新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前课后。
新媒体资源已经大量渗透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群体也是新媒体资源的主流使用者,翻转课堂模式不僅对教师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前自主完成阅读、视频教学的基础内容学习,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吸收教师的拓展、延伸内容,并且与教师进行顺畅的沟通、互动与交流。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推广无疑也是推动学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同时也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开发自媒体平台,既成为翻转课堂的主人也成为新媒体资源的获益者。
四、高职院校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际应用初显成效
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翻转课堂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断认可与广泛推广,传统的“老师先教,学生后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教学节奏。江苏省在该形势下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入积极探索,除了开展较为流行的教师微课比赛,还进行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然而将一本教材或者一门课程的每一节课做成视频学习材料并非某个教师或者某个学院以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优秀在线学习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全省各个院校各个老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三五”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16-2017年立项建设省在线开放课程300门左右,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80门左右。高职院校将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优先选一门应用范围更广的教材共同合作打造高品质的在线学习课程。这一举措更为将来翻转课堂模式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单一的课前学生提前学习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课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自由、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江苏省还将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更深入、更进一层的拓展。针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弱的现状,江苏省高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高职分会和江苏省职业院校应用外语研究分会组织了“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教师学生分别在批改网注册,比赛结束前学生可以多次润色自己的作文,等同学完成递交后教师可在所教的全体同学中推荐出五名优秀学生作文继续参加比赛。比赛参与人数众多并且评选方便,突破了传统作文比赛的模式,百万学生同题作文的创新活动举办之后受到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的好评,实践证明这种师生线上共同参与的作文比赛既是翻转课堂的延伸,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方便快捷的比赛形式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院师生参与积极性高,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也能挖掘出班级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对写作能力进行培养,2016年12月16日,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研社主办的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中,学院的优秀选手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总排名第四)的好成绩。英语教师动员所教学生参与同题作文的活动既能方便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及早发现好的写作苗子加以培养。翻转课堂模式的灵活应用拓展了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英语学习再也不是课堂有限时间的固定任务。
五、结语
翻转课堂模式虽然已经开始在高职院校应用,然而作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深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各项投入,各高职院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组建核心团队,共同开发该项目,尤其是前期视频资源的录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团队协作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率先完成转型,并引导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模式,及早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可否认,当前条件下要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模式一定会遇到硬件、软件等方面的种种困难,各院校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和推进现代信息教育的进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教学改革中,从一门课程入手,打造出一个核心团队,在此基础上带动全院范围内翻转课堂模式的开展,着眼于现在,稳步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营造更为灵活自主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语言技能、专业技术、职业修养兼具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6).
[2] 李明霞.翻转课堂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运用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时代文学,2015(7).
[3] 陶慧.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4] 毕博贤.高职英语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探讨[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
[5] 王秀萍.关于高职英语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4(12).
[6] 杨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探讨[J].学园,2015(33).
[7] Jacobs & Hall.Chapter 5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Richards & Renandya (Ed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