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2017-05-02郭贵新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郭贵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有许多相关观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9-01

前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自觉勤奋,努力用功,遵纪守法,一定要注意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在这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想灌输、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呢?具体的途径有三:

(1)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材料,在具体的教学中高举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融合了各种知识,而且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中学语文课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可谓比比皆是。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便直接髙奏出一曲曲动人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颂歌。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为国戌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婉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这些直观,易懂的材料无论是在分析课文,总结评点,还是在组织阅读,布置作业中都可以随时得到渗透。不只是在内容上有如此好材料,就是在交代背景,简介作者中都可觅得思想教育的材料。都可以适时教育学生。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去讲授作家作品,还应该联系实际树立人格榜样,为学生营造仿效的楷模。例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讲闻一多先生,便可讲闻先生不畏强暴,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枪口的英雄气概。

(2)在具体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最终达到形成自觉的信念。这就给语文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通过语言因素激发情感,而且应积极调动非语言素来表情达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自己动情。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时,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的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我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动情讲授,学生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流下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灵活调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它的正确运用甚至能使学生受到更直观的影响。大家应该还记得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临下课时的教态吧?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渗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他的眼神、表情,动作和手势所产生的感染力、穿透力,大大延伸了激情高涨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暴风骤雨般激昂慷慨的语言,不仅震撼了小佛朗士的心灵,而且在世界各国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上引起了永久激荡的冲击波,切切实实为人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3)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掌握各种能力,同时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古语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学得的理论、观念,还得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检验。当今,我们正在强调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更是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师应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学得各种能,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我平时比较注意观察学生的喜好,发现学生在节日来临之际喜欢互赠礼品,于是针对此种情况,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礼品,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东西互相赠送,也觉得蛮有意思,朴实有情,无形中又增强了友谊,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朴素的思想感情。

学生较活泼好动。每年组织几次外出游玩,野炊也是有益的。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又使学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互帮互助,团结友好的精神。可谓收益匪浅。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象油与水似的游离状态,截然分开,而是如水乳交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于书海.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1,(9):146-147

[2] 赵艳秋.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

[3] 刘志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滲透德育教育[M].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