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拔寨斩穷根

2017-05-02刘玲吉宏伟

新西部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贫困村全县贫困户

刘玲 吉宏伟

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作为渭南乃至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合阳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聚全县之力,帮万人脱贫,一系列以“精准、务实、持续、治本”为特征的工作迅速展开,45万名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摘穷帽,攻坚拔寨斩穷根。如今,一年多时间已经过去,脱贫攻坚的试题就写在大地上,而合阳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精准识别,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2015年12月25日,渭北台塬的空气已然寒冷,阵阵寒风吹来,让人禁不住地打个哆嗦。那一天,合阳县王村镇北蔡村党支部书记樊浩耕起个大早,就着开水吃了半个馍,就匆匆地离家而去。他是去做一项基本的核实工作。

而村子的那头,樊更新夫妇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样农村人没大事都不愿出门的寒天里,居然有人到访。让他们更没有料到的是,眼前的来客别无所求,只是为了让自己一家人富裕起来。

在樊更新简陋陈旧的屋子里,樊浩耕详细了解了他家的家庭情况,用小本子仔细地记下了每一个细节,对樊更新介绍了政府各个层面的扶贫政策,并告知了今年縣里脱贫攻坚的大好政策和坚定决心……

那段日子里,从县到镇,再到村,全县所有的干部都不知疲倦地奔走在1.4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按照“九条红线”和“五必纳入”的标准,他们和百姓们一起,一遍遍核实、讨论、公示、调整、再公示,记下的笔记资料数百万字,彻底摸清了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最终精准确定了全县贫困户的数字:21334户、72948人。

精准识别,才能精准施策,全县上下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合阳县谋篇布局,科学施策,制定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聚焦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整合资源,扩大融资,开展帮扶,把中央“六个精准”落到了实处。合阳县脱贫摘帽目标也因此而更为明确:2016年脱贫26161人,退出贫困村42个;2017年脱贫24588人,退出贫困村46个;2018年完成剩余的22199人脱贫任务,退出贫困村37个,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开始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很快,县里就转换了思路,在依旧扛起压力的同时,意识到脱贫攻坚对合阳县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期。” 县长邓宽社说,“我们要通过脱贫攻坚工作,使党组织更有威信,从而促进合阳县全方位的社会经济工作。”

驻村帮扶,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合阳县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指挥官”靠前,“优秀兵”到一线,通过党建的力量凝神聚力。

百姓有期待,领导干部有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短板来抓,合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镇、乡、村也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把脱贫攻坚各项决策在基层落实。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了“两联两包”活动,选派104个部门单位派出扶贫工作队帮扶104贫困村(社区),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6385名干部结对帮扶21334户贫困户,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了帮扶责任人。

实行驻村干部和原单位脱钩,制定完善了纪律、考核、监督等制度,让驻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蹲点扶贫。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自律,积极引导贫困户从单一的传统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开展思想动员,组织贫困户开展各类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提升了脱贫能力。

真帮实扶,干群关系更加亲密。金峪镇沟北村的贫困户聂思龙举全家之力投资3万元养殖蜜蜂,因为缺少经验,40多箱蜜蜂死的只剩下12箱。产蜜400多斤,却也面临销路不畅等问题,生意每况愈下。“第一书记”曹亮通过微信朋友圈帮他出售蜂蜜,并联系一位有三十多年经验的老蜂农为他传授技术。如今,聂思龙全年收入达13000多元,正在计划扩大养蜂规模。他感激地说:“‘第一书记就是我的‘第一福星,哪里有了共产党员,哪里人民得幸福!”

产业扶贫,持续增强“造血功能”

光伏扶贫是合阳县产业扶贫的一条新路径。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由县扶贫开发公司具体组织实施,选择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先行垫资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明确电站建设资金份额分配,明确电站收益分配。贫困户加入电站每户5000瓦,每户出资4.25万元,其中贫困户自筹0.25万元,县扶贫办专项资金补助1万元,县扶贫开发公司统一为贫困户贷款3万元。贫困户的贷款资金三年内享受小额贷款贴息政策,三年贴息期满后的贷款利息由建设企业统一支付。目前试点建成了北蔡村1兆瓦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扶持带动1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

而它只是合阳县产业扶贫工作大局中的一隅。新一轮脱贫攻坚中,合阳县结合县情和贫困户脱贫需求,把夯实产业基础、增强“造血功能”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因村定制产业规划,因户选准脱贫产业,推行订单服务,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出了产业精准扶贫“六大模式”(“政府+企业+村级电站+贫困户”光伏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公司+基地+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互联网+三农”电商扶贫模式、“政府+供销联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促使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驶入快车道。

通过土地流转、加大培训和完善企业用工配套政策等各项措施,贫困人群纷纷走出家门,成为产业工人,或者成为自主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截至目前,合阳县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共吸纳带动52个贫困村扶持16571户贫困户5.96万人,实施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7万亩、发展冷棚红提610余棚、新品种苹果1000余亩、食用红薯2.4万亩、油用牡丹4000余亩,建成扶贫产业园21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6家,实现了村村有脱贫途径、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脱贫办法。

产业的兴起,发展方式的转变,让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九个一批”,筑起脱贫攻坚大格局

当“精准”成为国家脱贫攻坚的核心词汇时,如何“有的放矢”便成了发挥地方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合阳县紧扣县情,在中央“五个一批”的基础上又添四项,提出了合阳县脱贫攻坚的“九个一批”,将扶贫战略的顶层设计基层落实落细落好。

“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原”的地形,决定了合阳有着相当多的异地搬迁和生态补偿人群,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户。按照省上统一规划,合阳共需搬迁4541户16695人。其中,扶贫搬迁2755户9643人,地灾搬迁134户473人,洪灾搬迁115戶424人。从2011年起,该县便启动此项工作,在全县9个镇(街)建立了10个搬迁小区4个安置点,可实现搬迁贫困户1340户4710人。目前房屋主体已建成658户。

同样受益的还有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合阳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生态补偿计划,此次脱贫攻坚中,仍旧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优先安排贫困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核桃、花椒3000余亩,栽植刺槐、侧柏等苗木5万余株,大片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生物群落也不断得到恢复。

“资金缺”“缺技术”“缺人才”是贫困地区的普遍特性。工作中,合阳深入调研,多措并举,逐一击破这些难题。实施了金融扶贫,为3560户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贴息贷款1亿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有力支持;实施了就业扶贫,拓展扶贫就业岗位90个,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适度有序纳入公益性岗位,同时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电商服务等培训班85期,提升13200余人次的脱贫能力。

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则从最基本的层面,保障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教育扶贫中,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库,全面落实各类资助政策,共资助贫困生14010人,资助资金1261万元。通过狠抓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争取社会帮扶、落实资助政策等,使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了贫困的代际相传。

而为确保社会保障兜底工作顺利开展,合阳县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政策衔接、统筹协调原则,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编密织牢特殊困难户兜底安全网,为全县6272户15421人发放低保金、五保金1743.05万元,为806户贫困户发放临时困难救助172.83万元。目前全县已脱贫4850户174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6.5%。

在农村,很大一部分家庭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了驱赶“病魔”带来的贫困,合阳县全面实施医疗健康扶贫,建立了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台账,设立“健康扶贫”病房病床,开展“门诊五免、住院两免和一入户”服务。共为654人次发放医疗补助资金335.15万元,为1700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免医疗费用10万元。

如今的合阳县,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一大格局下,合阳立足于贫困实际所摸索总结出的一系列方法,正在不断地实际应用中,展现着其在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坚实力量和珍贵价值。

“脱贫攻坚事关合阳长远发展和群众福祉,是民生中的民生,大事中的大事。未来,我们将持续有力地坚持党政齐抓,实行两联两包,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政策要求,狠抓督查考核,把更多的责任和感情投入到工作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一份让党和群众更为满意的答卷!”谈及今后,县委书记李县平说道。

猜你喜欢

贫困村全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