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课程提升校园文化
——以上杭县实验小学为例
2017-04-28阙青松
阙青松
(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上杭364200)
建设书香课程提升校园文化
——以上杭县实验小学为例
阙青松
(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上杭364200)
书香校园的建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打造书香校园,应建立起立体的阅读体系,避免单一的、狭隘式阅读,教师—学生—家长应形成阅读共同体,并建立起多维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从而使校园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
书香课程;体系化;建设;人生
目前,创建“书香校园”渐渐地成了时髦的学校管理话题,但在“书香校园”建设的热潮里,人们发现不少学校看似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实则收效甚微:首先,阅读内容随意。只强调学生与教师读书,每个年级学生到底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等等,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仅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次,阅读时间甚少。由于教师的阅读意识不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较重,有的学生还请了教师补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参加了一些兴趣特长训练班,学生每天在家课外阅读时间低至0.5—1个小时。第三,阅读品质不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阅读”不再是学生唯一的选择。电视中的娱乐节目,游戏机、互联网上的卡通片,搜索引擎的便捷查阅资料方式等,受到更多学生的“追捧”,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静心、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养成。
进行书香校园体系化的建设,可进一步提升书香校园品味,实现书香校园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上杭实小于2011年开启了“亲近经典,奠基人生”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结合学校的建设情况来具体谈谈如何体系化建设书香校园。
一、亲近经典,构建立体的阅读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进入阅读空间,学校建立了“必背书目—必读书目—选读书目—报刊杂志”立体的阅读体系。
1.必背书目。必背书目是指学校规定的必背经典。“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国学经典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学校对六年的经典背诵进行了整体规划:
学校坚持每天的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朗诵,书声琅琅,古韵飘香,长期坚持,必有一得。
2.必读书目。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推荐篇目,在每学年初为学生制定好一年各月份的阅读清单,指导学生选购书籍。同时,学校还购买了70多种必读书,采用班级漂流形式,由语文教师统一借阅,统一归还。每班学生每个月至少要同读一本必读书,看完后进行阅读的交流。
有了阅读书目,还要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将每星期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定为全校静读课,把课外阅读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好两次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3.选读书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水平阅读者而言会吃不饱,因此学校必须从“必读”延伸到“选读”,共性照顾到个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主动的发展。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体系中,选读书目显得举足轻重。怎样丰富选读书目呢?为此学校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中做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印象最深的读本以及最喜欢的书籍,这样长期地摸索和不断地积累,每年为学生补充推荐选读书目30本,六年共180本,建立开放书吧大约1万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读。
二、溢满书香,形成立体的读书网络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读书网络,形成“阅读共同体”,使书香溢满校园,溢满家园,溢满学生的整个心灵空间。
1.教师是最好的榜样。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但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唯有终身学习,吐故纳新,形成“源头活水”,才能引得学生的水源长流,经久不竭。可以说,教师是学生阅读成长道路上最好的榜样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学校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搭建读书交流平台,在教研活动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利用博客和微信介绍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开展“阅读指导课”评优活动,使全校形成浓浓的读书氛围。
2.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阅读的任务最后还是应该落实到学生身上,只有学生有兴趣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学校的文化底蕴才能日渐深厚起来。为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广阔的舞台,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前3分钟“国学经典背诵”活动,低年段的古诗过级以及中高年级的阅读过级活动,每周“三分钟演讲”活动,每个月课外阅读交流汇报活动,高年级的图书漂流阅读活动,“开放书吧”自主管理、自主阅读活动,“我的一本好书”课外书推荐活动,“我喜欢的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介绍活动等,让大批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
3.家庭是有力的助推剂。家长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者,没有家庭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学校鼓励家长为学生建“温馨读书角”或“温馨小书房”,每月为学生购买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生机盎然,建立多维的评价系统
1.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书香校园,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阅读进行评价,激发广大教师的读书热情,学校经常性地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并表彰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对优秀读书笔记、随笔等进行交流汇编,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培养对象的评选条件之一。
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两种方式。老师和学生共同读一本书,老师阅读完之后根据内容设计一些评价项目,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情节,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写作手法,文章的主旨以及主人公的思想品质等,以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对照,从而使自己对阅读能力形成自我评价。其次,是以4-6名有着共同的阅读目标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思维的碰撞,老师在适时的时候加以提醒和补充,这样的阅读比较有深度和广度。每个月,学校以命题检测的方式评选“阅读之星”,其风采以及阅读的书目、方法以及感悟体会等在读书橱窗中展示,为其他同学的阅读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全校的学生渐渐形成深层次的阅读。每个阶段,学生将自己这一阶段课外阅读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如课外资料、读后感、读书摘记、“阅读之星”奖状等,形成“书香伴我成长”记录袋,便于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纵向比较。
3.书香家庭评价体系。教师每学期进行家访,检查学生在家庭中是否有安静、愉悦的读书环境,是否有小书橱或小书架,每年是否为学生购置有益的图书10册以上,订刊物1种以上,家中是否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藏书50本以上,每周是否有一次以上亲子共读时光等,再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的评选,教师们发现不少家长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来建造书香家庭,甚至不再喜欢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等,而是成为了孩子的“阅读伙伴”和“阅读监督员”,经常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和孩子共同进步。
4.书香班级评价体系。从班级图书角建设、图书馆志愿者参与程度、图书馆借阅率、获得学校阅读活动的学生比例等方面进行考评,评选出“书香班级”。
当然,书香校园的体系化建设仍需要学校长期的努力,没有终点,只有起点。重要的是,学校要通过体系化建设让教师和学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最终实现将课程学习的经历转化为个体的幸福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1]苏霍姆林斯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曹飞忠.营造书香校园夯实文化底蕴[J].小学教学研究,2012(4).
[3]林端惠.正确操作,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