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7-04-28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当代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评量心肌梗死情绪

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营口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0)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营口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0)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标准分、抑郁标准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成都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且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的心肌坏死[1]。AMI在治疗与护理上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和郁闷情绪,不利于治疗,极大的影响病人自身的生活质量[2]。目前,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形式渐渐成熟,本实验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于营口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0.1±4.9)岁;平均发病时间(3.84±1.51)h。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39.5±5.1)岁;平均发病时间(3.75± 1.52)h。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的标准[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本实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及评分标准[4]

1.2.1 排除标准 (1)患者入院时诊出血压过高,即高于180/110 mmHg。(2)患者既往有焦虑症、抑郁症病史。(3)患者发病时间超过12 h。(4)患者意识不清淅,不能阅读并理解评分表内容或不能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不良情绪。

1.2.2 评分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定,该量表含20个条目,每一条目有4个选项,按1~4级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累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即量表的总粗分,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自评表的标准分≥50则认为患有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53则认为患有抑郁情绪。

1.3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均进行首次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调查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及护理两周后再进行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

1.3.1 常规护理 定期为患者所住病房消毒,为病人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安静整洁的康复环境。关心患者的个人生活,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避免患者在自身疾病以外的因素带来的痛苦。定时观测患者呼吸与面色并及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以及心电监护中出现的异常。要求患者早期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患者心脏负荷,医护人员耐心仔细的从旁协助患者清洗和翻身等日常生活活动。

1.3.2 减缓疼痛饮食护理 AMI患者在发病时,胸痛剧烈,濒死感强烈,对于患者抑郁与焦虑的发生有较大联系。护理工作中发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止痛。快速止痛的同时抑制中枢性交感神经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并且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此外,合适、足够的营养供应是患者机体功能各方面恢复的基础条件之一。AMI患者治疗早期应只可以吃流质食品,便于消化。后应给予患者优质维生素饮食,保证患者大小便通畅。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避免患者继发心律失常和心脏衰竭等疾病。切忌用力排便,必要时因为避免用力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跳,给予患者低压盐水灌肠疏导[5]。

1.3.3 患者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与患者一对一谈心以及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等互动中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适时开导患者,让患者意识自己心理的问题,并在负面情绪发生的根本原因上采取疏导或消除,给予患者一个宣泄的途径,树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信心。也可以定期组织AMI病友间交流讨论,医护人员在旁组织,让患者说出心里的想法并且能在交流中学习成长。

1.3.4 家属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应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常见并发症种类、如何对待并发症的发生等,定期进行宣讲活动并印发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小册子帮助大家理解。建议家属在患者面前变现为积极良好的心态,经常安慰患者,陪伴患者,可以及时就患者可能或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彼此鼓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成都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s,分)

项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n=43)病情稳定时45.29±6.94 52.12±6.37出院前36.19±6.59 45.27±6.15对照组(n=43)病情稳定时45.84±7.05 52.16±6.32出院前44.16±7.16 49.97±6.29t值5.371 3.503P值<0.05<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在发病时因感受到极度的疼痛以及极强的濒死感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进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6]。处在信息时代的患者对于AMI了解不够具体与详细,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怀疑,进而出现较为要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医护工作的展开以及自身与家庭都带来较大的麻烦,而且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的不能疏通甚至会总成AMI复发的可能[7-8]。

本实验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单一的常规护理添加医学心理学方面专业的护士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极大的改善了患者负面情绪堆积的问题。护理前病情稳定时,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自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均较之前的自评情况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干预情况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1]董振宇,赵厚强,陈爱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32-33.

[2]张志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 (11):383-384.

[3]徐清芳,张美华,韩晨鹏,等.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8-949.

[4]杨丽,杨跃进.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导报,2013,10(4):136-137.

[5]邢强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14-215.

[6]陈淑芳,吴洁华,何亮.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9):86-87.

[7]陈立颖,刘文娴,吴勤,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2):155-157.

[8]傅燕飞,马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27-22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94

猜你喜欢

评量心肌梗死情绪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小情绪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小情绪
小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