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4-28王秋华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综合实践合作探究

王秋华

摘 要:将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理念渗透到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在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差生辅导、综合实践中发挥“小先生”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差生辅导;综合实践;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针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他提出了“小先生制”,提倡“即知即教”,小孩教小孩,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如何将“小先生制”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呢?本文拟从“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阐述。

一、当好合作探究中的“小先生”,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级)》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小学生一听到开始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只顾自己拿着学具玩弄,不倾听、不合作也不讨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形式主义严重,合作效率低下。因此,小组学习前,可以推选一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本组的“小先生”,由他做好分工、协调、监督,发挥合作探究中“小先生”的“领头羊”作用,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小先生”带领四人小组动手测量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填表、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小先生”先组织组员共同讨论,猜测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然后集体动手操作验证,两名学生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计算,最后分析总结,小组学习开展得有条不紊,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探究任务,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提高了合作学习效果。

二、当好汇报交流中的“小先生”,确保交流的有效性

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汇报交流时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展示学生的自我探究成果,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交流达到认知,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把探究过程和思维路径充分展现,以便教师把握学生学情,发现问题同时把握调整学习进程。

如,在汇报交流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关系时,小组同学不但展示了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以及计算结果,还发现秘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些,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们每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圆的周长究竟是它的直径三倍多多少呢?“小先生”的反问起到了针对性、拓展性、补充性和引领性,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有关祖冲之的资料,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小先生”为老师有效调控课堂,进行适时的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当好学困生辅导中的“小先生”,确保辅导的有效性

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学困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略显单薄。陶行知指出“小孩可以教小孩”,“即知即传,自觉觉人”。“小先生”可以有效弥补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缺陷,安排优秀生辅导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学困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取得了进步,优生向学困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互教互学,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单元后,我让小先生和学困生一起复习,有的小先生帮助学困生进行了知识梳理,问:圆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直径、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是指什么?圆的面积呢?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还自编了试卷,让学生结伴练习。单元考试后,我进行“小先生”比赛,比一比各位徒弟之间谁的进步快,评选出优秀“小先生”和最佳“进步奖”,形成了你追我赶、互学互助、奋勇争先的局面。“小先生”成了老师的好帮手,化解了教师的辅导压力,有效提高了整体水平。

四、当好综合实践中的“小先生”,确保实践的有效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核心。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同时为实践陶行知思想提供了舞台。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单元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学校古银杏树的直径、公园圆形花坛的面积、家中圆桌的周长等一些综合性的课外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开设“小先生”讲坛,小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养成“学以致用”的好習惯。

“小先生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小先生制”的形式和做法,使“小先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佳俊.“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75).

[2]宋艳丽.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综合实践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