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2017-04-28杨树
杨树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发展幼儿教育,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多方面努力。立足于幼儿美术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以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幼儿美术;有效性
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全新的方法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美术教学,开放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想象思维的形成,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以情境教学法为方式,引导幼儿形成美术思维,是推动幼儿美术教育进步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
幼儿,正处于各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初始时期。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发现,让幼儿自主发挥时,很多幼儿不知道画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画。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会告诉幼儿画什么,怎么去画,甚至先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临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想象思维,也影响了幼儿美术能力的形成。在现代幼儿美术教学中,利用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创设美术学习问题情境,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益。
比如,在引导幼儿画大自然时,教师可以先与幼儿互动,利用创作前的互动激活幼儿的美术思维,让幼儿有更多美好的创作想法。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你们心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
幼儿:“大自然是绿色的。”
幼儿:“大自然是活动的,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幼儿:“大自然是美丽的,鸟语花香。”
幼儿:……
教师:“恩,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如果让你画一画大自然,你最想画什么呢?”
幼儿:“当然是画树啦!”
幼儿:“我会画一只小狗,我最喜欢小狗,它是大自然的朋友。”
幼儿:“我会画一片大海,我喜欢大海,它很蓝,很干净。”
幼儿:……
教师:“好,那你们跟老师说一说你们会怎么画吧。”
幼儿:“要画树的话,我想画一片树而不是一棵树,画一片大森林,那样比较漂亮。”
幼儿:“我要画的小狗,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毛是白色的,耳朵是垂下去的,我会画它睡觉的样子。”
教师提出通俗易懂的问题,引导幼儿借助美术绘画主题产生联想,并利用问题让幼儿将个性化的联想细化。用问题情境,让幼儿知道自己要画什么,知道如何去画,给幼儿提供动笔创作的信心。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
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真实性,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美术艺术的魅力。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观察,仔细分析,大胆联想,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幼儿教师,是幼儿美术学习路上的启蒙者。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与欣赏生活的习惯,有益于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中秋节,是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中秋节创设美术教学的生活情境,给幼儿创设真实的美术学习情境。在中秋节临近时,教师可以搜集三张图片:月饼图片、嫦娥图片、月亮图片。将这三张图片贴在教室中,并引导幼儿利用在家的时间与父母就中秋节进行交流,并从月饼、嫦娥与月亮这三个主题出发,寻找更多的中秋节图片。当幼儿拿回自己的主题相关图片时,教师鼓励幼儿将这些图片贴在对应的主题下面,打造中秋节主题墙,借助中秋节营造真实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课堂中的情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符,幼儿更能产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情境的帮助下,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中秋节的所见所闻中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去绘画,会让美术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更能降低幼儿美术学习的难度。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是让幼儿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好方法,更能加强幼儿的生活体验。在创作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讲述并展示自己的画作,利用课堂对画作进行再次加工,融入生活情境,不断提高美术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性。
三、创设实物情境,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引导幼儿画“水果”时,教师可以将各类水果或者水果模型带入课堂,让幼儿看到实物,形成创作思路。教师可以将水果摆在教室的各个地方,让幼儿抬眼看见水果,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去画。同时,教师要让幼儿成为实物情境的创设者。鼓励幼儿将水果或者水果模型放到他们喜欢的位置,并摆出他们喜欢的造型,促进幼儿与实物互动,让幼儿熟悉与接受实物情境,在实物情境中全身心地绘画,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的效率,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需要付出更多情感,拿出更多耐心引导幼儿成长。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幼儿打造趋于完美的美术学习情境,促进幼儿在情境中积极互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幼儿的美术学习体验,有益于幼儿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成为美术学习的追求者。
参考文献:
[1]张亮.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皮革,2016.
[2]王芸.画润童心,让幼儿生活多姿多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