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鼾症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对照研究

2017-04-27齐志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鼾症偏曲矫正术

齐志勇,李 赞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鼾症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对照研究

齐志勇,李 赞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目的 研究鼾症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鼾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B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B组术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 鼾症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鼾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腭垂腭咽成形术

鼾症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患者熟睡后的鼾声在60 dB以上,并影响到患者正常呼吸的疾病[1]。当前,临床上对于鼾症的治疗多采用的是手术方式,常见的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腭垂腭咽成形术等,本文主要就单一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及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接收并治疗的62例鼾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31例为A组,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7岁,平均(41±1.52)岁;病程1~19年,平均(8±1.03)年。另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31例为B组,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0~69岁,平均(42±1.59)岁;病程1~18年,平均(8±0.98)年。两组性别比、年龄层次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给予患者全麻,麻醉成功后分离黏软骨膜,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凿除鼻底部骨脊,复位鼻中隔粘膜,缝合切口,同时等离子刀双侧下鼻甲部分切成。

B组则在A组基础上行腭垂腭咽成形术,等离子刀切除两侧的扁桃体,最高点在上下磨牙中点,解剖腭帆间隙,倒U型切口,将咽腭弓、咽上缩肌、舌腭弓分两层缝合,扩大咽腔。同时舌根等离子消融。舌根正中消融3点,距中线2CM各消融3针。

1.3 效果评定

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鼾声完全消除,且未出现呼吸暂停情况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鼾声明显减轻,偶有呼吸暂停为有效;治疗后患者鼾声无改变,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用t;计数资料例数用(n)表示,组间率用(%)表示,检验用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术前、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

术前,两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s,s)

表1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s,s)

组别 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平均低通气时间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A组 23.69±2.15 14.62±0.26 35.93±2.54 19.96±1.24 B组 24.16±1.69 7.11±0.95 34.43±1.46 12.96±0.83 t -0.9569 42.0253 2.8506 8.0258 P 0.2412 0.0312 0.5261 0.02332

2.2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术后出现3例头痛、2例鼻出血、3例呛咳,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B组出现1例头痛、1例鼻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45%;B组并发症发 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23,P<0.05)。

2.3 对比两组术后临床疗效

A组术后13例临床治愈、12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65%;B组术后19例临床治愈、11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7%;B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A组,x2=4.0260,P=0.0448,P<0.05。

3 讨 论

鼾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疾病,该病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4%[2]。临床上,对于鼾症的治疗主要选择的是手术,但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除或缓解气道通气障碍、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够游戏哦啊拓宽患者鼻腔气道,进而降低流经咽部的气流及速度以及软腭游离缘振动速度,进而改善患者呼吸暂停症状;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多个平面的狭窄或合并其他引起鼾症的因素,使得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不太理想。因此,在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同时,还应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咽部狭窄,进而促进患者通气功能、生理机能的恢复[4]。本次研究中,联合手术治疗的B组,其术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A组,P<0.05,与董保华等[5]研究结果相似。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的风险较大大,术后极易发生窒息;本次研究中,联合手术治疗的B组,术后有1例无效,无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半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psG多导睡眠监测、体重指数BMl监测;对于术前术前血氧低于60%的患者,应选给予患者呼吸机治疗再行手术,并做好术后ICU监护的监护工作。

综上所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通气,进而提升治疗疗效,且更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1] 苗忠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30-31.

[2] 毛 敏,张建国,陈观贵,等.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同期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20):1808-1811.

[3] 沈 敏,万俐佳,姜义道.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9):1394-1396.

[4] 赵妍萍.鼻腔扩容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71-73.

[5] 董保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932-933.

本文编辑:李 豆

R765.9

B

ISSN.2095-8242.2017.05.820.02

猜你喜欢

鼾症偏曲矫正术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张涤教授治疗儿童鼾症经验撷萃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