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

2017-04-27蒋晓燕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国库财政资金

蒋晓燕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覆盖到全国各市县,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性制度。但作为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中最底层的乡镇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度却相对缓慢。2014年,随着财政部下发《关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陆续贯彻执行,辖区内部分乡镇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努力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缩短了财政资金管理链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乡财乡管”和“乡财县管”。由于不同管理体制下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也相应选择不同的模式。将乡镇视同县级预算单位或按一级财政实施改革。我省由于农业税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较少,辖区内乡镇金库先后被撤销,绝大多数地区并不具备独立的乡镇金库,且大部分实行了乡财县管。

乡镇集中支付改革前,政府和财政所及其预算单位开立有多个账户,改革后按照国库单一账户原则,规范乡镇财政账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乡镇参照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及乡镇代管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及核算财政代管的预算单位资金、村级资金及保证金。原在各商业银行开设的其他账户均予撤销,乡镇所有预算资金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进行拨付使用。建立起对乡镇资金支付运用的监测平台,对每笔财政资金的流动实行预算、计划、支付业务流程的全控制。

科目使用的准确、细化,既可以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挤占挪用,又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后,各乡镇用款必须通过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的审核确认才能支付,实现财政监督窗口前移,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同时国库作为资金集中管理部门,乡财政所作为乡镇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行使各自的职能,对乡镇财政资金共同监管,并形成相互监督作用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改革前,各支出股室以年度预算、追加预算为依据,编制预算指标控制数,并根据预算单位上报的分月用款计划,进行指标开单,指标信息经各支出股市负责人审核后发送预算股和国库股;支出时,各支出股室打印拨款通知书,经股室负责人和经办人签章后送达国库股,由国库股开具预算拨款凭证,并送达人民银行办理资金拨付。改革后,由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提出直接(授权)支付申请,经乡财政所审核原始凭证同意后,登录支付系统进行审核,打印直接支付凭证,经国库部门签章后交人行或代理银行进行支付。支出流程的改变,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分散支付、流进环节多和多户头存放等问题,拨款到账时间由原来的2—3天,变为现在的即拨即到。

资金集中存放,强化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未支出的大量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乡镇账户上,原来分散在各账户上的资金统一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平台核算,大量资金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统一调度和管理,人行国库部门财政预算存款余额也有了显著提高,财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沉淀的财政资金,集中财力、最大限度地将可支配财力用在刀刃上,财政资金统筹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从根本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有利于财政资金的集中优化配置。

改革前,各乡镇按月申报用款计划,可能与乡镇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不一致,造成计划与实际不相符。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通过规范支付流程,并紧密联系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乡镇的每筆资金流向都明晰掌握,大大强化了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有效提高基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该纠错的事项及时与单位沟通,该拒付的事项严格执行,确保了预算支出的合规性。

由于改革前乡镇(街)原来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资金由单位自行管理。改革后,单位使用资金受到乡财所和国库部门共同监管,原来不规范的支出行为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已无法运行。部分乡镇对改革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乡镇对单位资金无法自已支配,影响了乡镇的财务管理权和资金使用权。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随意性较大。如对预算收入的安排是按照上年实际执行数,加上一定增量测算,实际执行起来往往与预算编制相差较远,常常一边执行一边调整预算。预算编制的不科学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难度,乡镇用款的计划性不够,资金使用的进度把控不严,年初预算不到位,年末决算不正确,直接影响乡镇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虽然财政国库改革试点方案中确定零星开支应采用授权支付处理,但在我省实地调查中发现,乡镇预算单位的公务卡办卡效率、使用率普遍不高,造成了乡镇集中支付大多使用直接支付处理。

各地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网络平台、指标系统、部门预算系统分属不同的供应商,如需技术支持时,需要与各方沟通,协调起来比较麻烦,影响业务处理效率。

一是农村电信部门运行维护机制滞后,如果发生网络故障,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从而造成用户无法登录服务器,业务无法进行。二是后备电力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用电旺季或发电淡季,一旦农村电力供应出现困难,代理银行、乡财政所的设备便难以保障正常运行。

我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帮助乡镇对国库集中支付意义和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和矛盾,化解分歧,争取早日规范实施乡镇财政资金支付,确保乡镇财政运行安全和高效,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深入细化预算编制,确保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有明晰的预算作为参考依据。最终达到强化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审核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均衡性。

在强化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资金准入把关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业务辅导和人员培训,提升代理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建议财政、国库、银行各方以省级为单位推进以减少浪费为目的的改革,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强化技术支持管理,为基层财政日常工作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国库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关于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