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角度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相关思考
2017-04-27邓立伟
邓立伟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得以建立与发展,“三公经费”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付的出国出境费、车辆购置及其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如何利用内部控制加强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文章结合当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情况,就内控角度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对“三公经费”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强化“三公经费”内部控制。
【关键词】内控角度 事业单位 三公经费 现状 策略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来以来,各地事业单位、机关单位都严格管理“三公经费”,极大程度上遏制了过去浪费的现象。然而,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事业单位“不敢使用”、“尽量少用”、“想方法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的现象。当前,积极引导事业单位正确理解“八项规定”,在合乎法律、法规、规章及条例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三公经费”成为了当前亟需进行的工作。
一、“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规范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以财务管理制度为核心,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一系列制度组成的系统性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助力剂的重要作用的制度保证。
“三公经费”的管理是否规范与严格,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完善与严格执行。在过去,许多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较为简单且不健全,因此,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也较为片面。“三公经费”管理的松散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力,影响了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制度。
因此,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为内控制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制度性前提。
(二)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而内控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内控环境。内控环境是影响内控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的重要非制度保障。
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需要事业单位从意识、制度、执行等方面入手,有利于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事业单位形象,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内控制度的落实提供良好的单位内部环境。
二、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之现状
(一)整体从严从紧管理
过去,由于内部及外部监管力度有限、范围较窄,存在着较多的浪费“三公经费”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情况,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三公经费”管理的不断深入与严格,国家从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方面都加强了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实现了“三公经费”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外部监督力度与范围也不断扩大,各级的审计、纪检部门将“三公经费”列入了重点监管的范围,不断地实现多渠道、多层面的监管,
从整体上来看,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的管理也响应了国家管理的号召,紧跟国家管理的制度与步骤,总体上从严从紧管理,细节上规范细化管理。
(二)部分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
诚然,国家对“三公经费”的管理逐步严格与规范,许多地区的事业单位都认真执行了国家的規定,严格管理“三公经费”,逐步实现透明化、科学化。然而,仍然存在着部分事业单位对国家政策理解不深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三公经费”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且呈现出一种新的不良情况,即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事业单位过度理解国家政策,对于“三公经费”,现阶段处于“不敢使用”的情况,对于单位的正常开支都省之又省,尽可能地减少开支,甚至出现利用自己的收入补贴“三公经费”的情况。而另一部分事业单位则是想办法违规使用“三公经费”,企图钻政策、制度的空子,甚至出现了部分的违法、违规的行为。
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事业单位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政策及制度没有正确的理解,或是过于僵化地理解,或是仍存在着“公款吃喝”“公款买单”的错误意识。
(三)尚未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
“三公经费”离不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公用事业的支出,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虽然当前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已成为的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就其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实现全面预算制度,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层面,影响了“三公经费”的进一步管理。
三、在内控视角下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国家政策、制度的宣贯
要更好地落实“三公经费”的相关政策与制度,需要加强对其的宣贯。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及时把握最新的国家政策与制度,及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最新内容的宣贯,改变过去错误的意识,正确理解国家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内容。
在加强宣贯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只有将考评机制与制度宣贯结合起来,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真正理解、领悟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原因与重要目地。对于违反“三公经费”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按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二)严格使用,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应当树立“严格使用,不得超支”的意识,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是由财政部门结合单位的人员编制、车辆编制根据当地的相关标准进行下发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使用。
在预算管理中,应当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结合不同内部部门的预算指标,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对不同部门使用“三公经费”的情况与进度进行核对,经过向单位的领导汇报后,制定详细的预算制度。
(三)完善内控制度,合理规范支出
“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与公务接待向来是受到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首先,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由不同的制度相互衔接而成的,要使得内控制度未“三公经费”的管理服务,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的规定。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需明确对员工执行“三公经费”相关制度的情况的考核,与奖励机制相互呼应;在财务制度中,完善对“三公经费”审核的标准与流程;在与事业单位主要业务相关的制度中,增加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其次,合理规范支出。合理规范支出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财务核算的力度,加强核算管理。尤其需要提高对公车使用、公费接待的核算,做到细化到经费开支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如对于工费接待的报销,必须明确报销人、参与人、接待的时间与地点,经核实无误后,方可对其进行报销。
(四)内外联动,加强监督
对“三公经费”的管理离不开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内外联动的监督机制。对内加强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的作用,对“三公经费”的支出进行定期性和不定期性的配合检查,不定期性的抽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是合理、可控的。在事业单位年度总结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上主动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接受来自单位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的监督。
对外加强事业单位的对外透明度,其一,定期向上級部门、财政部门进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汇报,主动公开。其二,通过阳关政务系统,将“三公经费”公开到相关的门户网站上,利用社会监督,加强其自身对于“三公经费”的监管,实现真正的阳关部门、阳关单位。
四、小结
从内控角度出发,对“三公经费”进行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在保障其正常的单位运作的前提下,从制度层面上逐步完善、从资金使用方面上逐步规范、从支出方面上加强控制、从监督方面上提高力度等,正确理解和落实国家关于“三公经费”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实现由内到外的多重监管,多重规范,正确使用“三公经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卫卫.基于内控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6(3).
[2]肖宝玲.基于三公经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4).
[3]杜得军.试论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