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7-04-27张成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张成才

(重庆市万州区国家学校,重庆,404100)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的伟大目标,而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2011版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初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设自主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等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探讨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墨守成规”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个人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

2.“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模仿解决,缺乏知识的探究过程,缺乏大胆的想象和灵活地应用,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以纯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求知、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能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是数学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教学中能引入的生活实例很多,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有用性,激发他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表现在:

1.教师要克服数学教学中创新与教学业绩和对创新本身认识的偏差。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既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应用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过程,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后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绩,还可在后期教学中减轻教学负担,一举多得。

2.是教师要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再有就是创设一些适应创新教育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扩大视野,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且难易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即使对已有定论或教材上的内容也要勇于提出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当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并让学生不同学生互相补充,相互质疑,发现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思考、解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人的任何活动产生于需要,但使活动能持续得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三)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保障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应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要只纠结于结论正确与否,学生如果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錯误,那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好的学习行为要多点赞许,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由于许多成人总是要求儿童做任何事情都要“中规中矩”,按成人的方式去想、去做,结果是好像人越大,创新意识和能力越弱。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对待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善于“捕捉”他们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给与真诚的赞许,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异类”思想不应打压,不能过分强调通解,更应鼓励一题多解;对待疑问应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