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特殊句式兼类摭谈

2017-04-27杨德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兼类后置省略

杨德明

去年,有一份学案中出现了一道题目,学生错误率很高:

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不拘于时

参考答案为C,C句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为判断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被动句。

今年的一次校标考试,试题中又出现了类似的一道题目,错误率依旧很高。见下例:

下列各句与“其势弱于秦”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而君幸于赵王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秦人不暇自哀

参考答案为C,C句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为定语后置句,B为被动句,D为宾语前置句。

比照以上两道题目,其中“不拘于时”“而君幸于赵王”两句,都有引进被动对象的“于”,理应是被动句。然而,“于时”“于赵王”又是介宾短语后置,因此这两句又是状语后置句,应该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兼类。学生错误率高,究其原因,应该是命题者疏忽大意,没有意识到文言特殊句式存在着兼类现象。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有些文言句子涉及句式归类时,它们可能同时属于其中的不同类型,我们还是要从多角度观察。在平时的教学中,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文言特殊句式兼类现象的存在。这里针对经常被忽略的三种文言特殊句式兼类现象提供一些例句,以供参考。

一、被動句与倒装句的兼类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引进被动对象,“于远近”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于”引进被动对象,“于周郎”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

“于”引进被动对象,“于郑袖”“于张仪”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二、省略句与被动句的兼类

(1)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昂大义”中间省略了“于”,“于” 引进被动对象,“(于)大义”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2)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为”引进被动对象,“为所虏”中间省略了“之”。

(3)而刘夙婴疾病(李密《陈情表》)

“夙婴疾病”中省略了“于”,“于”引进被动对象。

三、倒装句与省略句的兼类

(1)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见臣列观”中省略了“于”,“(于)列观”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2)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蒲松龄《促织》)

“又试之鸡”中省略了“以”,“(以)鸡”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3)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投以骨”中省略了“之”,“以骨”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类似的例句。有的句子甚至会出现三种特殊句式兼类的,比如:《张衡传》一文中“连辟公府不就”中间省略了“于”,“于” 引进被动对象,“(于)公府”还是介宾短语后置;《赤壁之战》一文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操者”属于定语后置,“逼兵势耳”中间省略了“于”,“于”引进被动对象,“(于)兵势”还是介宾短语后置。这两句都属于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的兼类。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中行在其所著的《文言津逮》一书中强调:“(文言)理性知识有系统性,可以使感性知识更清楚,更牢固。”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的阅读积累,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文言特殊句式兼类现象的句子,并从中悟得规律,从而不断促进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兼类后置省略
现代韩国语兼类词表征研究
——以《新国语词典》(第5版)为例
基于统计的《HSK词汇等级大纲》动名兼类词标注研究*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中间的省略
后置式自动发卡机系统应用
基于统计和规则的常用词的兼类识别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的兼类问题——由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兼类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