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创新教案
2017-04-27刘吉英
刘吉英
【教学目标】
1.研析课文对风雪的正面与侧面描绘技巧,学会咬文嚼字,在比较与拓展中提升语言的感受力、表达力,深悟小说语言之美。
2.探究作者设计风雪的匠心所在,掌握小说利用风雪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
3.在深度追问和文本对话中,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性格变化,从而深入领悟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4.深刻领悟风雪的艺术魅力,诱发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研析课文对风雪的正面与侧面描绘技巧,在比较与拓展中学会咬文嚼字;探究作者设计风雪的匠心所在,掌握小说利用风雪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从而深刻领悟风雪的艺术魅力。
(播放《好汉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中第十个章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奇葩中的奇葩,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精典绝唱。
文化经典浩繁如星辰,那么本文究竟有什么魅力长盛不衰呢?笔者以为是这篇文章里对风雪的描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读经典,探究本文风雪的描绘技巧与艺术魅力。
二、研析手法,品风雪之意趣——咬文嚼字
(幻灯展示)研析风雪描写语句的前置作业:
品读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思考括号内的问题。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为何不用“撒”?“卷”有何妙?)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碎琼乱玉是什么手法?为何加“碎”“乱”二字?)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紧”有何妙?换“大”對比效果。)
4.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5.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7.觉得身上寒冷;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吃酒时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最后四句与前三句有何异同?)
最后拓展练习:间接描绘狂野的风。
小组代表交流前置作业。
手法赏析归类。
1.直接描绘
(1)妙用比喻
分析:“碎琼乱玉”喻体为琼玉,很多人只会把雪比喻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此处用琼玉已是生动,加碎乱更是准确,因为雪是零散成片地落下,又经受狂风肆虐,不可能完整成形,碎琼乱玉更显精妙传神。(笔记:风狂雪猛)
示例:略。
(2)用词传神
①紧
我们一般用那雪下得正“大”,用“紧”有何妙处?(对比法)
“大”字太白话了,且有雪无风,而“紧”字有文雅之气,契合文味,保持文气畅通,写出在狂风作用下落雪之密集、厚重、飞速,有紧张气氛,比“大”字更有动感,更有张力。不温不火的表达,看似平静实则汹涌澎湃。“紧”字还暗合了紧张危险的处境,合乎林冲忍辱负重的性格。(笔记:狂风作用下,落雪密集迅速,紧张气氛)
②卷
原文是“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为何不用“撒”下一天大雪?
“撒”字写出的是落雪的稀疏之态、缓慢之势,而“卷”字写朔风之烈, “卷”字照应了前面的彤云密布、朔风(寒冬之风)渐起的语境,暗合了晴骤变雪,寒风如狂的天气,写出了寒风之猛烈狂野急骤和飞雪之铺天盖地,含肆虐之气。“撒”有轻灵洒脱之气,而“卷”却含有压抑悲愤狂暴之气,“卷”字更合乎文本令人悲愤的情节,与林冲备受欺凌的悲剧命运一致。(笔记:撒——落雪稀疏缓慢。卷——照应前境,寒风猛烈,飞雪铺卷肆虐)
2.间接描绘
间接描写有曲径通幽之效,未见风雪二字,却处处有风雪。
(1)通过它物它景(环境描写)衬托风雪:草屋崩坏摇动、草厅被压倒、火种浸灭。
拓展活动:如果描绘狂野的风可通过什么它物它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概括)
明确:飞沙走石、湖镜碎裂、花枝乱颤、瓦片飞卷等等。
(2)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觉得身上寒冷;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吃酒时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感觉动作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课内链接:《琵琶行》中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用主客的反应侧面突出音乐之美妙。
教师补充:如果描写对象是人而非风花雪月,同样可以运用侧面描写。比如女子之美,可以通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它物它景侧面衬托,也可用其他人惊呆的表情来衬托。
三、琢磨标题,探风雪之匠心——风雪三用
这场风雪的艺术魅力仅止于字句传神的形美吗?不,接下来我们借助标题初步探究一下风雪的匠心所在。
1.暗示活动背景(名词本意):①暗示了风雪是人物活动背景,②指大自然的风雪,③渲染情境氛围(也可以理解为暗示隐喻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风气)。(笔记:渲染气氛)
2.暗示情节高潮(动词深意):暗示作者将要借助风雪推动情节让山神庙成为矛盾激化、情节高潮的关键场所。(笔记:推动情节、促成高潮)
3.暗示反抗形象(动词深意):暗示了将会有强烈的反抗行为发生,要塑造林教头的反抗形象。(笔记:烘托形象)
小结:可见这场风雪将会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促成高潮,烘托人物形象(风雪三用)。作者匠心独运,要让这场风雪成为这一章节的灵魂。
四、 深度追问,悟风雪之魅力——风雪三问
围绕三问,深入探究作者设计这场风雪的艺术魅力。
1.一问:为什么用风雪而不是清风细雨?
风雪暗示紧张情节,渲染苍凉悲壮的氛围。用有变革万物之力的狂暴风雪而不是清新柔和的清风细雨,渲染苍茫、雄浑、凄冷、悲凉、紧张的气氛,是要烘托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用“风雪”才能合上曲折紧张的情节,才能激发林冲骨子里刚烈的性格,塑造悲情英雄形象。(笔记:渲染紧张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沉郁心情、反抗性格及危机处境)
2.二问:如何借助风雪推动情节发展,让山神庙成为情节高潮(怒杀仇敌)的发生地?
(1)作者是如何借助风雪一步步完成情节高潮地的设计?换言之,作者是如何借助风雪推动情节发展,让山神庙成为情节高潮(怒杀仇敌)的发生地?
无巧不成书,风雪促成情节的自然奇巧。正因为风大雪紧,情节才一步步被推动,让林冲无处可逃,无法安顺。
林冲才接管草料场时,风雪猛烈,倍感身寒所以出门买酒,避开了被草厅压伤或压死的天灾。(避天灾)买酒的路上发现了山神庙,才有了后来草厅被压塌后他想去山神庙过夜躲避寒冬风雪的想法。(思栖身)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安身,流离失所,只好到山神庙过夜,才躲过了被仇敌烧死在草料场的人祸。(躲人祸)因为风雪实在太大,周围没有他物,只有山神庙,所以林冲和陆虞候、富安才会先后来到山神庙庙躲避风雪。(躲风雪)林冲在山神庙栖身时,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会用石头挡住庙门,使后来出现的陆虞候等人无法推门而入,因为门推不开来,陆虞候、富安两人才会在门口详细交谈。(谈阴谋)林冲隔门偷听,亲耳听到门外仇敌的详谈,才有了得知真相的机会。(听真相)同时正因为风雪大才会有冲天的大火,林冲隔着山神庙的壁缝都能看到火光,草料场才会被迅速烧光,才能坐实林冲的死罪,(堵生路)让他毫无退路,忍无可忍,才有了在山神庙奋起反抗、手刃仇敌的壮举,最后直奔梁山。(奔梁山)
(幻灯展示)风雪推动情节:身寒沽酒(避天灾)——途中见庙(思栖身)——压倒草厅(躲人祸)——投宿庙中(躲风雪)——大石倚门(谈阴谋)——隔门偷听(听真相)——怒杀仇敌(奔梁山)
(2)逆向思考、补充追问:情节发生地跨度很大,主要有小二店、草料場和山神庙三处,为什么作者不设计小二店杀敌,或者草料场杀敌?
李小二是在门外偷听陆虞候、富安等人的密谋,所以并不真切,如果作者设计让小二那时叫来林冲,让林冲在小二店杀敌就显得不够真实。而在山神庙详写陆虞候、富安等人的对话,是对以前的情节做了巧妙的补充,让陆谦亲口说出就交代了整个阴谋的过程,更能激起林冲的怒火,促使他做出手刃仇敌的壮举。“风雪山神庙”也就让真相真实完整,也使前面偷听的内容成为小说悬念。另外,大庭广众容易伤及无辜,连累小二,林冲性格善良也不会做这样的事。如果设计在草料场直接杀仇敌节奏太快,情节过于平淡,不若设计“风雪山神庙”更能让真相完整,使情节引人入胜。
小结:作者借助风雪使林冲的命运在生死之间挣扎,使真相浮出水面,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作者靠这场风雪成功巧妙地设计了林冲在山神庙怒杀仇敌的高潮,使情节完整、真实、曲折、奇巧。
3.三问:作者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把这场风雪设计在林冲身上?
这个问题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小问题来探究。
(1)这场风雪的设计对林冲本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可以用“变”或者“逼”或者“反”来概括。
小结:这场风雪推动了情节,促成了高潮的发生,由此也改变了林冲的性格和命运,林冲的性格由沉默安顺、忍辱负重变为奋起反抗,最终逼上梁山。他性格的改变是被逼出来的。
(2)风雪的背后究竟是谁在逼迫林冲改变自己的性格?
明确:以高俅、高衙内父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
师生一起探讨:林冲原是东京(河南开封)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可是统治阶级的做法是一逼再逼。
学生讲述四逼:
一逼——东岳庙里辱娇妻(摧毁婚姻家庭):妻子被调戏本要拳打高太尉,林冲一听是高俅之子(自己主管领导的儿子),就不敢动手,硬生生咽下这口恶气。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摧毁事业前途):林冲老老实实接受脊杖,后文自认罪囚,自称玷辱了高太尉。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摧毁生存权利):林冲求鲁智深放过解差,其实是不想生事,还想安度余年,幻想刑期结束还能和家人团聚,安静地过寻常百姓的生活。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横竖都是死):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先是还想着安常处顺,操心草料场的修理,后来亲耳听到真相,让林冲彻底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极其凶残、卑鄙、阴险,林冲想如蝼蚁般苟活而不得,横竖都是死路一条,不得不奋起反抗。
风雪推动了情节,激发了林冲的反抗性格,让林冲从沉默安顺、极度压抑走向愤怒反抗,性格和命运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3)作者把这场风雪设计在林冲身上对小说主题有何意义?
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被逼的忍无可忍,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很好地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林冲这样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更能增加小说的悲剧效果。
五、总结风雪的艺术魅力——匠心独运
小说中的风雪形神皆美。形美指描绘风雪的技巧传神,更重要的是神美即设计风雪的匠心独运。风雪在大部分作品中,仅是大自然的一场风雪而已。 但在本文中,大自然、人物命运、人物性格都遭遇了风雪的袭击。狂暴的风雪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而且让这场风雪摧毁草料场,为情节推波助澜,置人物于绝境,进而摧毁了林冲骨子里的懦弱安顺,催生了一个绝境重生、勇敢战斗的叛逆者形象,深化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我以为,这就是本文成为文学奇葩、小说绝唱的原因之所在。可以说,没有这场狂暴的风雪,就没有如此有味儿的林冲,就没有如此有趣儿的水浒。
(幻灯展示) 风雪的独具匠心之处:景非独景,而是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命运、主题意义紧密相连。 这场风雪蕴含如此独特的匠心,足见文学之美无止境。
六、结束语
小说的魅力不只是在情节的有趣曲折上,我们还要学会去探寻小说语言的情趣、形象的丰满以及作者的匠心,感受文学之大美。以后同学们看小说切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要像今天一样放慢欣赏的脚步,咬文嚼字,品语言之意趣;深度阅读,发文本之幽微。
七、布置作业
以风雪为情境或者线索,围绕“悲情英雄林冲”写一篇随笔,文体不限。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集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