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儿英语习得的几个误区

2017-04-27罗娟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习得英语思维

罗娟

【摘要】“习得”过程,重点是要营造/模拟一个和谐宽松逼真(真实)的纯英语“母语”环境。并且我们大人应该理性认识少儿英语习得的过程性、渐进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习得;沉默期;英语思维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1982)曾经将语言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种概念:学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得是通过有目的地学习来掌握一门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交往无意识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得式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少儿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本能。这一判断也得到了绝大多数英语教学机构和英语教育者的赞同。习得过程,重点是要营造和模拟一个和谐宽松逼真(真实)的纯英语母语环境,并且我们大人应该理性认识少儿英语习得的过程性、渐进性和逻辑性。许多家长尽管能够从概念上予以认同,但实际上常常会不自觉地陷进一些误区,对教学模式和效果甚至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为了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英语习得观,共同助力孩子成长进步,我将这些共性的问题归纳为了五个典型案例分析,和大家一起研究分享。

误区一:学英语,就是要先背单词

听—说—读—写,是语言习得的必然顺序,也是语言习得的共性。习得中文是按照这个顺序,习得英文也是按照这个顺序,任何试图颠倒这一顺序的方法都是脱离语言习得规律、错误的方法。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恨不得让孩子多学词汇、语法和句型,甚至搞题海战术,试图将英语学习知识教条式地强行灌输到孩子脑袋里。这样刻板化、成人化的英语教育模式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扼杀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和只会题海战术的“哑巴英语”人才。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所谓英语成绩很好的孩子可以背诵大段的美文,或记住或能写很多单词,考试考高分,但却听不懂外教讲什么(只能听懂个别单词),更不能做相应回答,甚至基本不能沟通交流。

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英语教学专家李大维指出,针对少儿英语教育不是看背了多少单词,会背多少句子,而是应注重启蒙,注重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让孩子了解一些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用语,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积极去说,养成大胆开口的良好学习习惯。

误区二:学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会说正确的英语

孩子是先学会听话,然后才逐渐学会说话,拼读(认单词),阅读和书写的。而在学会听话这个漫长过程中,外界的语言输入逐渐在儿童头脑中积累成量,并形成语言的潜意识和系统性,最后当外界输入信息和头脑中已储存语言相符时,语言就会自然输出。当孩子对英语的习得还处在积累期,也就是儿童语言运用(理解和表达)的准备阶段(量的积累),孩子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沉默期,也称为语言学习中的沉默期。这是个非常正常的语言现象,家长切记不要着急或蓄意打破。

当这种通过听和模仿的准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外界交际环境的有效刺激下,孩子才开始理解和动口说。这就类似于我们的小婴儿学说话,家人天天在他耳边说啊说(大量的语言输入),他刚开始只是懵懂地睁着双眼(观察),要这样经过漫长的7、8个月,甚至一年多(语言积累——沉默期),他才偶尔蹦出个“妈妈”或“爸爸”,而且时而还对不上号,见谁都是“妈妈”或“爸爸”,继而进入语言学习中的出错期。

其实无论是沉默期还是出错期,都是语言习得中的正常阶段,大可不必忧虑。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脱离实际,不根据0~6岁孩子特有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效果,经常非常着急:“哎呀,都学好几次了,怎么都不说啊?!”“咦,他怎么把麦子说成rice(大米)呢?”很少孩子见过原生态的大麦和大米。试问对于我们没见过,没感受过、经历过的事物,我们如何用语言正确描述?所以不要催你的孩子,不要期望学一段时间孩子就能开口讲正确的英语,一切都该是循序渐进,然后才能水到渠成。

误区三:用询问式/翻译式的问话来考查孩子的学习效果

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回到家免不了问问孩子“今天都学了什么呀?”学龄前的孩子一听,一般都是先出现茫然,然后慢慢组织语言,所以就会结结巴巴,甚至表达不清楚。这种突然袭击的问题,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我突然被问起也会茫然,脑海里快速盘旋,该从哪里说起,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性,他们会充分调动五官去感知外界,对于可见、可触、可闻、可尝、可听、可玩耍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也能較好地表达,但对于相对抽象的问题,孩子的理解几乎都是一知半解的,更何况是做同样抽象的描述性的回答。家长一见孩子表达欠佳,或许就会摇头,判定孩子啥都没学到,久而久之,孩子更没有表达的欲望,这是个恶性循环。

又或者,家长手拿一个苹果说:“宝贝,苹果怎么说?”或问:“宝贝,这个用英语怎么说?”继而推广到“‘卫生间在哪里?用英语怎么说?”实践证明,面对此类问题,孩子多半也是先沉默,然后支支吾吾思考着用英语怎么说。世界上绝对没有可以完全对照翻译的两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方式和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表达相近的意思。这就好比把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哪还有韵味和意境呢?又如那本英语爱好者都知道的《查令十字街84号》,我反复研读过几遍,最后只能说原版和翻译版的意思大致相同,但在遣词造句、意境情感传递方面真的差距很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试试看。因此,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没有教过孩子“苹果用英语讲就是apple;‘卫生间在哪里?用英语讲就是where is the bathroom?”如果要学习“where is the bathroom?”我们会先利用图片、实物等教会孩子“bathroom”(但从没告诉过孩子“卫生间”这三个中文字),然后我们会模拟一个适合的场景,如捂着肚子着急去卫生间状,焦急地喊:“where is the bathroom?”当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或许不大理解,那么我们就要反复做,或者利用孩子想上卫生间时,引导他说“where is the bathroom?”长期在这样的场景中影响孩子,孩子就会理解这句话,从而运用自如。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里只有英语,没有中文。请各位家长谨记,用中文来引导孩子讲英语是极不正确的方法,甚至会扼杀孩子的英语思维,其结果就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误区四:孩子在课堂内外的英语表达表现应该一致

近期有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家长说:“哎,看她在课堂里和你们聊得热火朝天的。你们带着出去实地实践运用(点餐,购物,看电影等),女儿表现都很好啊。咋这次我们去泰国,有些地方她怎么不咋说呢?去年我们去澳大利亚,她表现得都还不错,完全是她带领着我们游玩整个澳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和这位家长详谈,得知几个信息:第一,家长让孩子主动和陌生外国人(随便擦肩而过的人)说话,孩子不愿意;第二,家长要买件衣服,让她讲价,她讲了但对方没明白(她自己好像也含糊);第三,他们退酒店时,让她办理手续,她好像也没和对方交流清楚;第四,让她在超市买东西,餐厅点餐,结账什么的她就做得很好;第五,这孩子即使在中国也没有自己买过衣服并讲价和办理退酒店手续的经历,这些都是父母包办了,但自己能够独自点餐和在超市买东西。

待我细细了解后,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小女孩慢慢长大,不像小时候毫无害羞心,突然莫名其妙主动和陌生人搭话。这是很多家长急于锻炼孩子的很不得体的方法。试问,如果让你突然去和陌生人搭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和想法?真的很唐突,需要勇气。但如果事前父母能做一个铺垫,让她自然而然进入谈话对她而言更容易些。

第二,要说或者交流,首先得听懂对方的表达,对方是泰国人,英语口音较重(以我两次在泰国游玩的经历来看:泰国真的只有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会讲英语且口音真的很重),和平时我们课堂里听到的有很大出入(我们只有英美口音)。孩子首先在听的方面肯定会较平时吃力些,如果听不能同步,相应的说就迟缓多了,三五句后基本就会交流终止,因为双方都不在同一个谈话点上。

第三,如果小孩没有买衣服,办理退酒店手续的经历,她就不知道该用正确的语言(即使用母语)表达各个环节。整件事她完全是陌生的。同理,她经历过超市购物,点餐,换成英语环境,不管表达得是否精准,但至少她是对这两件事是熟悉的,有信心的,知道哪个环节该做哪些事说哪些话。

当然,通过这次交流,我们也更清楚孩子在实际运用英语时的表现现状,有助于我们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真正将英语学以致用,以实现语言用于交流的功能。

误区五:抽象语法讲解还是用中文解释较快,效率高

有家长建议,语法等抽象事物,用中文解释孩子懂得快,节约时间。 我个人的观点是,对学龄前的孩子,坚持不讲语法,因为语法、语序、语言结構具有系统理论性,较空洞抽象,用中文讲孩子都未必听得明白,更别说用英语讲。但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在英语对话中教授正确或适当纠正(纠正过多过频繁,孩子会有受挫心理,容易挫伤孩子说的信心),且只介入简单基础语法结构;对小学或以上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逐渐介入语法讲解,但坚持用英语讲。用中文解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听教师用英语讲解时,孩子确实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搞清楚我们的最终目标内容,但是当孩子在听的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吸收更多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同时他们也在不停围绕着教师的语言展开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思维。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为了讲明白一个单词而使用各种肢体语言、图片、实物,乃至教师相互之间的表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耗时较长,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感受是远远超越这个单词含义本身的。

综上所述,希望家长朋友们能正确客观看待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与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最大帮助!

猜你喜欢

习得英语思维
试探高中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积极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英语思维
让学生在转换中穿越语言的丛林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构建互动课堂 培养英语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