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学环节,打造多元高效数学课堂

2017-04-27姜启志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整合初中数学

姜启志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从教学环节展开整合创新,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为课堂教学创造进步机会。整合自学环节、合作环节、训练环节和评价环节,可以成功启动学生主观思维,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習品质,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环节;整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众多,强化创新意识,激活课堂教学因子,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内驱动力,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教师在展开具体整合优化操作时,要做好科学调研工作,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环节,减少课堂无效、低效现象,提升单位质量,形成更多教学增长点,打造多元高效课堂。

一、整合自学环节,启动学生主观思维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内自主学习,还要关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一)确认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关于主体意识,很多人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认为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就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认识显然有所偏颇。如果课堂教学完全交给学生自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因此,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发挥积极辅助引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而不是袖手旁观。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避免教师搞“一言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最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课堂开始阶段也需要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讨论。在发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明确目标,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矫正学习方向。学生的认知有一定局限性,自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给出一定预设,针对性给出学法引导,帮助学生尽快消除自学障碍。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实际学力基础,体现学习目标的梯度性,扩大学习目标覆盖面。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阅读教材文本,探索论证方法,每人至少给出两种论证方式,并说说论证理由,可以适当添加辅助线。学生自觉展开自主学习,有些学生还自发展开讨论,查阅相关教辅材料。经过一番学习,学生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展示阶段,有的学生说:“可以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2=360°;也可以将四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180°×3-180°=360°。”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除了教师的引导和提醒外,更主要是自主学习的结果,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是非常深刻而牢固的。

二、整合合作环节,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形式众多,展开多重整合优化势在必行。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交互机会,可以创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一)升级合作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教学现象。特别是新课改大背景下,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会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无论什么学习任务,都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一番,不仅提升了学生关注力,还渲染了课堂学习气氛。但在选择合作学习形式时,很多教师存在一些固化思维,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唯一合作学习形式。其实,合作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小组讨论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小组检查、小组竞赛、小组操作、小组调查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常见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以提升课堂合作学习效度。

(二)拓展交流域度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法应用,也是一种学习意识。在具体操作时,不能局限合作学习形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观意识,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思维,并随时随地展开合作学习交流。合作学习也并非要以小组形式展开,同桌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与家长之间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与身边的人展开合作交流探索,可以快速达成学习目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培养主动合作意识,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促进学习进步。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典型题目。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鸡兔同笼”题目,并展开具体操作演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设有鸡x只,有兔y只。依据题意得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解方程组,最后得:x=23,y=12。答:有鸡23只,有兔12只。”“鸡兔同笼”是名题,发动学生搜集名题,并展开典例探究,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合作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三、整合训练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课堂训练和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机会。整合训练环节,提升训练效度,已经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训练效度

训练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多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数理认知,顺利实现认知转化。在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改变传统习惯做法,对训练内容展开整合优化处理,减少机械性作业任务,避免运用“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训练针对性。在设计训练作业题目时,教师要有创编意识,不可随意照搬照抄现成的训练资源信息。每个学生学习有个性特点,不是所有训练题目都适合学生训练,无论训练题目多么经典,都有一个适用范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注重实践体验

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数学训练作业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积累,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形成学习认知,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发动学生实地测量,观察,计算,调查,分析,比对,归结,其学习认知自然是鲜活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实践性训练作业任务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好多重考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为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清晰认知,教师让学生去超市做调查,比较不同超市的促销手段,并且自行设计一道数学实践题目,参与班级展示。学生经过实践观察,获得不少数学信息。有的学生设计出这样的题目:“甲、乙两个超市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产品,但促销手段不一样。甲超市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商品按照90%收费;乙超市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商品按照95%收费。顾客选择哪家超市最实惠?”学生设计实践体验性训练题目,给人带来更多思考,其应用价值很高。

四、整合评价环节,激活課堂教学动力

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如何科学调配,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做出多重整合优化处理。

(一)丰富评价方式

关注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为提升评价激励效果,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全面整合,优化设计。在学生自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自评,或者书面自评,并做评价依据分析;在学生互评环节,教师要给出评价引导,合理切入评价,形成评价积极效果;在教师评价环节,要注意展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关注评价语言的个性化、专业化,以学生学习思维受到触动为基本目标。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都需要激励学生生发正能量,给学生带来诸多思维启迪,这才是课堂多元评价的最终追求。

(二)优化评价语言

在教师评价环节,运用什么样的评价语言,这是教师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课改倡导鼓励性评价,教师评价语言要带有积极性。但学生学习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如果教师一味说好,其激励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此,教师要对评价语言进行整合优化,彰显评价语言的专业性、个性化。这样,对学生形成的激励效果才会更为显著。所谓专业化,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的贴近数理认知的评价;而个性化,则是指教师评价语言的不同个性特征。教师评价语言可以丰富多样,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起到评价作用,这样的评价带来的激励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例如《实数》这一章涉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念,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有理数中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比如利用计算器计算3、-3/5、47/8、5/9,有的学生实际操作之后,给出规律总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教师给出评价: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找到基本规律,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推演,说明你的思维非常有条理,逻辑意识很强,这是学习数学最需要的思维素质。

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要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多重优化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优良学习环境,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自学、合作、训练、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从这些方面展开教学创新探索,必然形成重要的教学成长契机,只要思路正确,教学探索实践就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后来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反思和启迪。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整合初中数学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