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4-26|

教育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文 | 陈 然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 | 陈 然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

>>陈然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关系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做好这一环节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多样,有利用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利用学生好胜心强而创设的竞赛情境,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离不开一个原则,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境地,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产生了“我想学”的意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乐学。

在“圆的复习”这节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学生通过对书本的阅读及思考,同伴之间的互助,将知识整理出来,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直观形象的知识网络,在交流中一次次得到思维的碰撞,思维不断得到训练。教师给予学生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例题: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巡视时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28×3=84元。于是把这个同学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一位学生看到答案后举手,表达自己的建议:“28×3=84元, 84+28=112元 。刚才的同学只是求出上衣的价钱,而一套衣服的价钱要用上衣的价钱加上裤子的价钱。”另一个同学抢着说:“老师,我有不同的解法,比这个同学的方法还要简便。我是这样想的,把裤子的价钱看作是1份,上衣的是裤子的3倍,也就是3份,那么一套衣服共有4份,一份是28元,4份就是28×4=112元。” 学生刚说完,全班同学的掌声就响了起来。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评价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评价中得到了发展。

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让学生找出36的因数,结果得到了三种答案:

生1:1、6、18、36;

生2:1、2、3、4、6、9、12、18、36;

生3:1、36,2、18,3、12,4、9,6。

此时,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请不同答案的同学上台说一说他们的思路。

生1:因为36能被1、6、18、36整除,所以36的因数是1、6、18、36。

生2:我是一个一个找的,这样不会漏掉。

生3:我是配对找的,1×36=36,2×18=36,3×12=36,4×9=36。

在明确思路后,学生自觉对比,并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探讨、启发,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个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拓宽渠道,联系生活,让学生活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已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尽量把那些与新知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如学了“千克与克”后,让学生到商场去了解,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等等。通过实际运用,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新升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