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幸福密码, 勇攀教育高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2017-04-26文│尹

教育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海淀区课程

文│尹 军

破译幸福密码, 勇攀教育高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文│尹 军

>>我校写字课尝试采用双师授课制

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感知当下的幸福,并在日后具备满足自我幸福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前身为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自2013年8 月31日更名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举全体之力,办优质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真抓实干、稳扎稳打,在大校、名校林立的周边大环境中,创设出了旗帜鲜明的“幸福教育”特色。我校以培养“集美德、智慧、阳光于一身的幸福少年”为己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勇攀教育高峰,打造人民满意的品牌名校;破译幸福密码,成就全体师生的精彩人生。

搭建“幸福框架”:文化立校,科学管理

校园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科学管理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依据。2009年4月,我来到这里任职,开始重新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将“爱与尊重”作为我校的核心文化,旨在实现“三个幸福”,即:培养集美德、智慧、阳光于一身的幸福少年,塑造精神高贵、学识丰厚、内在和谐、勇于创新的幸福教师,打造温馨、和谐、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幸福校园;落实“四大目标”,即:学生综合素养“出众”,教师专业素质“出色”,课程体系建设“出新”,学校教育品牌“出名”。与此同时,我校还将这一核心文化进一步细化,从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六个方面深入解读,多维并举,以文化人,营造出“文化立校”的良好生态。

走进校园,经过整体规划的校园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展示出现代化、生本化和教育化的特性。焕然一新的音乐、美术、计算机、形体等专业教室;精心设计的图书馆、录课室、心理咨询室、餐厅;新铺的人工草坪操场、新绘的彩绘楼梯……我校从大处着眼,为师生营造出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小处着手,突出班级建设特色。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个班级牌,上面写着各班的班名、班训和班级特色,每学年更换一次。教室里还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特色作业”“风采展示”“成长足迹”“个人语录”……学生的个性化作业、成长记录及小组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真正实现了“绿色、人文、特色、书香”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在校园管理中,我校意识到,“幸福教育”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思想引领、服务为先、激励为主、自主发展”的管理文化,努力为师生的发展、成长创设条件,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最理想的自己”。我校通过月报表、教代会、专家沙龙等,多渠道了解教师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一对一地分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还组织了教师社团活动、工会活动等,提升全体教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园文化的稳步推进以及科学管理的贯彻实施为每一位师生个性和潜质的发挥提供了有氧呼吸的沃土,搭建起了我校“幸福教育”的框架,为我校的稳步发展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挖掘“幸福基因”:多彩课程,全面育人

课程是拓宽学生视野的窗口,是我校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在“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集美德、智慧、阳光于一身的幸福少年”为育人目标,设立了与之配套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知书达理、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多才多艺、善于创新、志趣高远”的人——这六大要素也被形象地称为幸福少年的“幸福基因”。近年来,我校构建起“幸福基因”课程体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把课程做精、做深、做出质量、做出特色,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首先,我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整合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体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修养类课程,并分别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其次,将课程内容进行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并增加了综合素养、技能提高的课程。同时,课时长短依据内容而设定,分为35分钟小课、60分钟大课和80分钟活动课;35分钟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写字、音乐、体育等课程,60分钟主要针对美德、科学、综合、美术、写作、阅读、数学活动、英语口语、民乐、围棋、学业指导等需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索的课程,80分钟则主要针对兴趣活动选修课。

>>小小足球队在训练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实验校,我校依托附属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自主研发出一系列值得称道的课程,在传承、借鉴、创新的过程中,使课程越加丰富多元。其中,从2009年开始的美德英语歌曲课程作为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已衍生出律动英语、故事英语、英语聊聊吧等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节以及英语剧表演、英语小报等多种活动形式在全校营造出语言学习的浓厚氛围;“小小紫禁城”文化课程联合何鸿毅家族基金(香港慈善团体)、赵广超先生工作室(文化研究机构)以及故宫博物院共同实施,采用双师授课、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校内外结合等授课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启发他们反思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提升文化的认同和使命感;高年级开设的德语必修课,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第二外语的学习,该课的任职教师是从德国归来,拥有德国硕士、博士学位的陈蕴老师,她将原汁原味的德国风俗、文化、历史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足球课程与人大附中三高足球基地合作,一至六年级全员参与,每周一节,不仅使学生从小便接触到足球,还使其能够得到顶级教练的最专业的指导……与此同时,课程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校还组建了体育、艺术、科技等涉及多领域的社团,组织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足球联赛等更是给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机器人兴趣小组

>>健美操训练

创设幸福平台:教学相长,和谐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力求将课堂打造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幸福平台”。我校意识到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我校引入了“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改进项目”。这种教学模式带给了课堂教学深刻的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百家争鸣、知识的传授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上氛围活跃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生活、学习充满了好奇,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相信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和谐、民主的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勇于实践、探究、创新,从而形成了探索创新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

学习方式多元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变化。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校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倡导活动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工具、方法的指导,使其学会学习;打破学科的界限,提升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质疑的能力;打破班级界限,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打破校内外界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利用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如今,课上学习的过程已经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组织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其能够成为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个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多样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校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旨在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仅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也能促使其全面而个性地成长。我校的“大小课”“双师授课”“走班授课”“混龄授课”均是教学方式的有效升级。“大小课”适用于体育课,课上先进行大课集体授课,再进行分组小课,开展分层练习;“双师授课制”,即一节课两位教师同时上,一主一辅,各有分工,这在写字课以及合唱、厨艺、实验、轮滑、劳技手工等课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评价方式灵活。 我校提倡进行综合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发展性评价,增加动手、操作、实践、研究、合作等类别的评价形式及内容,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改进的指导,而不是考试分数的聚焦、优劣划分的依据。比如,数学组的“绿色评价”以“分层测试、模糊评价、拒绝坏分数”为主要特点,不允许把达不到及格线的同学粗暴地扔到“不及格”这一等级中去,而是让这些学生有一级准及格或二级准及格可争取。

与此同时,我校的“学生讲坛”“家长讲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已有80多名学生被我校聘为“学生讲坛”的讲师,共开设了30多门课程。其中 “节日民俗”“民族文化”“我们旅游吧”“中国名山”“风土人情与美食”深受学生的欢迎;家长们开设的“旅游文化”“古今兵器”“航天知识”“趣味化学”“急救知识” “创意设计”“节能环保”等“家长讲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眼界。

>>轮滑

成就幸福教师:团队合作,人尽其能

目前,我校有专任教师83人,大学及以上学历教师81人,占专任教师的97.6%,硕士以上学历15人,占专职教师18.1 %,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5人,占专任教师的54.2%,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3人,校级骨干22人,各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4.2%。

多年来,我校不仅通过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专家讲座、骨干引领、教研组建设等多种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整体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通过学科类、德育类、心理辅导等讲座、运动休闲、教师社团、文艺会演、慰问探望等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涌现出了大量无私奉献、勇于钻研、充满爱心、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我校倡导“发展靠人人、人人要发展、人人可发展、人人会发展”的教师成长理念。首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让有才华、有追求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我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语文教师杨华用古体诗为学生写评语,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小说、童话,组织写字团队、开设写字课程;英语教师吴国华创新教学形式,用自己饱满的教育激情影响着身边的人;德语教师陈蕴,致力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和多元文化的推介;科学教师杨晓娟,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半就承担起海淀区“千人计划”带队任务,辅导学生在“金鹏科技论坛”中获得“科学建议奖”,其辅导的2篇学生论文还入围了“创新大赛”市级比赛……

其次,我校将“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教师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在每年的优秀教研组评选中,一个个生机勃勃、团结友爱的教师团队成了教师队伍的代表。自称“男人帮”的书法小组,由五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男老师组成,对书法写字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一起,研发实施了我校的写字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外号“女汉子”的体育组,不仅屡次为学校赢得海淀区广播操一等奖的好成绩,而且主动推进体育课改革,大小课、选修课、足球进课堂等教学实践正是在她们的推进下得以贯彻实施,其带领的学生还在健美操、武术、曲棍球等运动项目中屡获佳绩;还有“葫芦兄弟”综合组,他们老中青结合、学科背景不同、脾气秉性各异,在学科教育教学、团队竞赛中不断创造佳绩,促使我校的学生科技团队短短几年内就在海淀区甚至北京市脱颖而出。

如今,我校的教师团队个个争优创先,怀揣教育理想,展现自身价值。在实验小学这片教育的百花园中,辛勤耕耘,为孩子的成长带去清凉滋润的雨露、幸福成长的养分。

种下幸福的种子,收获希望的绿荫。“幸福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校被北京市教委推荐为“文化育人魅力学校”“北京市文化示范校”“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课程设置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海淀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海淀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并获批成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荣誉只代表过去,我校全体师生正勠力同心,为“幸福教育”理念的茁壮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海淀区课程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飞吧!少年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