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2017-04-26樊先明
樊先明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安徽 安庆 2314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樊先明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安徽 安庆 231400)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并简单分析影响胫骨平台恢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三个月恢复效果为标准,对比患者在第6和9个月的恢复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术后七天的影像学结果显示患者的胫骨骨折均复位,患者第9月的Rasmussen评分和关节活动度高于其术后第3和6个月;不同年龄、是否有糖尿病和是否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而性别和是否吸烟则对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方法,其中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是年龄、糖尿病史和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法;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作为人体的正常活动有非常重要作用的承重关节--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骨折后严重影响膝关节活动及稳定性[1]。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高强度劳动力的需求度逐渐增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也越来越高,胫骨骨折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2]。患者的术后恢复因素较多,选取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其第三个月检查指标为标准,对比其在第6和9个月的恢复情况并且分析影响病患术后恢复因素,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临床研究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6.2±9.7)岁,患者胫骨左侧手术15例,右侧手术5例,因扭伤8例,因车祸伤4例,因跌倒摔伤7例,因高空坠落1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6例;半月板损伤8例,伴韧带损伤12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为2例,Ⅱ型为9例,Ⅲ型为1例,Ⅳ型2例,Ⅴ型2例,Ⅵ型4例。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签署自愿书,且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并对患者患肢处经行正侧位X片和CT检查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前医生对患者胫骨平台的X片和CT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时候该患者的手术方案,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采取仰卧位,经连续麻醉后,按照胫骨平台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及固定方式,对于膝关节内严重损伤的患者,先清除关节内碎骨片和淤血,然后进行塌陷面恢复再进行手术,其中Ⅰ型患者应采用空心加螺丝钉尽心固定;Ⅱ和Ⅲ型患者手术取骨折处外侧切口并选用L型或高尔夫型钢板进行内固定;Ⅳ型患者选用T型钢板进行内固定;Ⅴ和Ⅵ型患者手术切口取骨折处正中部并选用L型或高尔夫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膝关节及股四头肌的功能性锻炼并于术后第3、6和9个月分别进行随访[3]。
1.3 评价指标
患者术后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测量患者影像学结果上最大塌陷点与关节基线的垂直距离,并按照测量距离将手术分为四级:优为≤1 mm、良为1~2 mm、满意为2~3 mm和不满意为<3 mm;采用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记录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二次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疗效
术后第七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胫骨骨折复位效果优为13例(65.0%)、良为5例(25.0%)、满意为2例(10.0%)和0例不满意。
2.2 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以患者术后第3个月检查结果为标准,患者术后第6和9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和Rasmussen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3、6、9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3、6、9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注:P<0.05
随访时间 n 关节活动度(°) Rasmussen评分(分)3个月 20 112.59±2.51 14.56±1.33 6个月 20 123.84±2.06 22.67±1.72 9个月 20 126.63±1.67 25.30±1.46
2.2 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的患者恢复情况好于50岁以上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糖尿病患者恢复情况好于有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吸烟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素分析(s)
表2 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素分析(s)
性别 男 9 1 2 6 . 8 2 ± 1 . 8 4 2 5 . 6 5 ± 1 . 4 9女 1 1 1 2 5 . 9 4 ± 1 . 7 6 2 4 . 3 9 ± 1 . 8 7年龄(岁)<5 0 6 1 2 9 . 7 3 ± 1 . 8 8 2 8 . 5 2 ± 1 . 6 3≥5 0 1 4 1 2 1 . 5 2 ± 2 . 0 7 2 2 . 7 6 ± 1 . 5 0
续表
3 讨 论
作为人体重要负重关节的膝关节若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不当,则很容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膝关节不稳定等多种并发症[5]。胫骨平台骨折的病因皆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病因明确,交通事故伤、碾压伤、坠落伤均可成为病因。患者病情明显,病情部位疼痛,根据外伤程度的不同,受伤部位会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局部肿胀,导致病患活动困难,临床检查时会见明显症状,部分关节变形、骨折部位压痛、皮肤大面积出血或损伤,通过X线片、CT检查对病情有更进一层的分析。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将胫骨平台骨折不同程度的患者分为Ⅰ-Ⅵ型,其中I型常见于无骨质疏松的年轻人,表现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但关节面无塌陷;Ⅱ型常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表现为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凹陷骨折;Ⅲ型常见于年龄较大、软骨下骨质较疏松的患者,表现为单纯外侧平台塌陷;Ⅳ型一般由内翻和轴向应力所致的内侧平台骨折;Ⅴ型多数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骨内或外髁骨折;Ⅵ型为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且常伴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近年来,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它是是由医生将损伤的软骨组织进行修复并将其粉碎骨块进行清洗,利用抬起患者关节塌陷面与人工植骨的方式恢复患者胫骨平台的高度与关节面平整并使内固定更加牢固[6]。因为胫骨平台复杂性,所以对于软组织损伤小的患者可在骨折后3天内随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要先给予固定处理并在软组织恢复较好,待水肿完全消退后方可实施手术治疗,这个过程需要一周时间;对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则先给予科学清理创口处理并对对软组织进行充分保护,再控制其炎症情况下方可实施手术,这个过程基本需要两周时间[7-8]。本研究根据Schatzker分型,选择合适的切口和固定方式,并以患者第3个月为标准对比其在第6和9个月的恢复情况,恢复情况评估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根据膝关节恢复程度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优为30~27分,良为26~20分,及为19~10分,差为<9分。同时本研究还对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越大,Rasmussen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越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Rasmussen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明显低于无糖尿病史患者,有术后并发症患者的Rasmussen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低于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说明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方法,其中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是年龄、糖尿病史和术后并发症。
[1] 王连军.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
[2] 吴 磊,魏更生,等.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07(44):76-78.
[3] 王忠仁,卢 斌,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02(32):200-202
[4] 桑大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 刘雄业,王荣生,王伟雄.骨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3):117-119.
[6] 张 春,沈立锋,张 展,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华微外科杂志,2012.34(3):188-190.
[7] 朱 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8):3806-3807.
[8] 石 岩.崔文岗,肖德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03(34):174-177.
本文编辑:吴 卫
R683.42
B
ISSN.2095-8242.2017.003.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