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与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7-04-26潘爱平杨云霞徐洪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2期
关键词:负相关内皮细胞视网膜

潘爱平 杨云霞 徐洪磊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与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潘爱平 杨云霞 徐洪磊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T2DM患者152例,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65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3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4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APN及VEGF水平,同时检测相关临床参数。结果 血清APN水平在NC、NDR、NPDR及PDR组中依次降低,VEGF水平依次增高,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APN与VEGF呈显著负相关 (r=-0.317,P<0.01);血清APN与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亦呈负相关 (P<0.05或P<0.001),VEGF与病程、CRP及HOMA-IR则呈正相关(P<0.05或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APN降低和VEGF水平升高可能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脂联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重要的临床特征是随着疾病的发展,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目前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脂联素(APN)是一种对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的因子,能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视网膜中病理性微血管形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标志物,其高表达不仅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亦影响着内皮细胞功能[3]。本研究通过观察T2DM合并DR患者血清APN及VEGF水平的变化及联系,同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DR可能的致病机制。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T2DM患者152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以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依据,按1984年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DR诊断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76±8.82)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85±9.73岁;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42±9.68)岁;另选取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NC)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15±8.7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2 检测方法 血清APN及VEGF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分别购自美国Linco公司及美国R&D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使用罗氏公司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糖化血红蛋白 A1c (HbA1c)检测采用美国伯乐公司的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IMMAGE 800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采用美国 Beckman Coulter 公司UniCel DXI 800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公式为:HOMA-IR=(FBG×空腹胰岛素)/22.5。

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用(±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R)表示表示。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两两比较用Nemenyi检验;关联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 果

1 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各组间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NPDR及PDR组中FBG、TC、TG、LDL-C、HbA1c、CRP及HOMA-IR均高于NC组,HDL-C低于NC组(P<0.05或P<0.01);PDR组中病程、CRP及HOMA-IR均高于NPDR及NDR组,NPDR组高于NDR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各组间血清APN及VEGF水平比较 血清APN水平在NC、NDR、NPDR及PDR组中依次升高,VEGF水平则依次降低,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3 T2DM患者血清APN与VEGF水平的关系T2DM患者血清APN与VEG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317,P<0.01),见图1。

表1 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或 M (QR)]

表2 各组间血清APN及VEGF水平比较 [M (QR)]

4 T2DM患者血清APN及VEGF与其他临床参数间的关系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PN与收缩压、舒张压、病程、TC、TG、CRP及HOMA-IR亦呈负相关 (P<0.05或P<0.001),VEGF与收缩压、病程、CRP及HOMA-IR呈正相关 (P<0.05或P<0.001),见表3。

讨 论

图1 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与VEGF水平间的关系

表3 T2DM患者血清APN及VEGF与其他临床参数间的关系

DR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生物学及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视网膜局部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直至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局部组织结构破坏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4]。

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VEGF作为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是目前已知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最强的促进剂,其活化后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血管壁通透性[6]。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一种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其对维持血管壁正常机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新诊断的T2DM患者NO即已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提示T2DM患者在发病之初血管内皮功能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7]。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血浆蛋白,在内脏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分泌进入外周循环。APN除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调节糖脂代谢等效应[2],还可通过刺激NO的产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血管生长因子如VEGF等表达,发挥对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8]。

本研究中,随着DR的发展,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APN水平逐渐降低,提示APN水平降低和VEGF水平升高可能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研究还观察到APN与VEGF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提示DR的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APN水平的降低有关。新近的一项体外细胞学研究同样显示APN的表达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HOMA-IR及CRP 在NC、NDR、NPDR及PDR组中依次增高,而APN水平与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随着DR的发展,胰岛素抵抗逐渐增强、炎性反应逐渐加重,APN可能负调控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Trevaskis[10]等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血清APN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慢性炎症的加重密切关联,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得出VEGF与CRP呈显著正相关,表明DR新生血管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新近有学者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微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素[11]。Zittermann等[12]研究显示,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高表达时能促进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因此,在DR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与炎性反应可能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体内APN降低和VEGF水平增高可能在DR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介导作用,其确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1 Echouffo-Tcheugui JB,Ali MK,Roglic G,et al. Screening intervals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incidence of visual loss:a systematic review [J]. Diabet Med,2013,30(11):1272-1292.

2 Higuchi A,Ohashi K,Kihara S,et al. Adiponectin suppresses pathological microvessel formation in retina through modu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expression [J]. Circ Res. 2009,104(9):1058-1065.

3 Caldwell RB,Bartoli M,Behzadian MA,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treatment perspectives [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3,19(6):442-455.

4 Bandello F,Lattanzio R,Zucchiatti I,et al.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J]. Acta Diabetol,2013,50(1):1-20.

5 Onat D,Brillon D,Colombo PC,et al.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a model system for studying vascular inflammation in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J]. Curr Diab Rep,2011,11(3):193-202.

6 Byrne AM,Bouchier-Hayes DJ,Harmey JH. Angiogenic and cell survival funct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J]. J Cell Mol Med,2005,9(4):777-794.

7 王艳燕,任安. 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34-136.

8 Cao Y,Tao L,Yuan Y,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diponectin deficiency and its mechanisms involved [J]. J Mol Cell Cardiol,2009,46(3):413-419. 9 Srinivasan V,Sulochana KN. Effect of adiponectin o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an in vitro study [J]. Indian J Pharmacol,2015,47(1):117-120. 10 Trevaskis JL,Gawronska-Kozak B,Sutton GM,et al. Role of adiponectin and inflammation in insulin resistance of Mc3r and Mc4r knockout mice [J]. Obesity (Silver Spring),2007,15(11):2664-2672.

11 Xiao W,Jia Z,Zhang Q,Wei C,et al.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rather than hypoxia,are predominant factors promoting angiogenesis in the initial phases of atherosclerosis [J]. Mol Med Rep,2015,12(3):3315-3322.

12 Zittermann SI,Issekutz AC.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VEGF and bFGF differentially enhance monocyte and neutrophil recruitment to inflammation [J]. J Leukoc Biol,2006,80(2):247-257.

R446.11 R587.1

A

1671-2587(2017)02-0170-04

2016-10-26)(

本文编辑:王敏)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22

224600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潘爱平(1962–),男,江苏响水人,副主任技师,学士,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E-mail)apan126y@163.com。

猜你喜欢

负相关内皮细胞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更 正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