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索精神
2017-04-26杨玲翠
杨玲翠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自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充满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才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95-01
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探索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生命线,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它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回归。对于学生而言,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待探索的目标,才能把学习知识与发展思维、获得创造力统一起来。我个人就非常赞同教学中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不经历学生的思维加工就直截了当地将现成的知识向学生讲授,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却没有深刻理解,一到具体应用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如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而来的知识,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灵活。
一、外部思维材料:变“告诉”为“发现”
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材,还要解读和研究教材,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现成的知识结论、规律编制成让学生探索发现的素材,使知识获得的过程更具探索性。
材料的问题化处理。疑是知之始,疑是智之始。问题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困惑、迷茫、沉思的状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把教学过程转化为问题串,从而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美,“用数学”的美。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纵横交叉,让学生触类旁
通。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做过这样的设计:在上课的伊始就创设了一个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的情境,寻宝活动中小明领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这个问题情境的设计非常精妙,它使学生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经验条件恰当冲突,引起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仅自然生成了圆,引出了圆的概念,同时更引发了学生对为什么会是圆、圆有哪些特征等问题的探索。有人把一问一答的提问称为“打乒乓球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不仅使得课堂显得零碎,而且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我在课堂上则给出了五个问题:①是什么?②為什么?③怎样做?④为何这样做?⑤一定这样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钥匙、是引导、是路标,更是对学生学习与思考方法的指导。
二、重视启发引导探索
不管是对结论、规律的探索,还是对方法、策略的探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数学教师课堂上教学的能力往往体现为对学生引导、启发的能力。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难以模拟和复制的,但教师试图把思维过程传授给学生,数学本身是一种可传讯的语言,于是容易产生一种把思维过程也变成可传讯的数学式语言的愿望,但是,创造性思维一经传授就失去了创造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学生目标明确后的思维探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句拨乱反正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提示、一个有层次的操作设计,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领,而教师教学中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便是启发引导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课时,怎样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这是全课的一个难点,它涉及到学生的空间转换观念,也就是当学生由观察者到被观察者的角色转变时,位置应该如何确定,从哪边数为第一列,在这比较混乱的思维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其实数对知识的应用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来,先想象一下,如果你们都站在老师的这个角度来看,哪里是第一列?”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相对性原则,不难想象出老师的右边,学生的左边是确定位置的第一列,从而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座位也就水到渠成。
数学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是为人类美好生活服务是充满人情味的;数学是很美的,充满了哲学的对立统一美,充满了简洁和对称美,充满了有章可循的规律美;数学的探索和应用更体现了数学启迪智慧与塑造灵魂的功能。我们要把“自主探索”作为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心智建构和品格养成,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真正的探索者,老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绽放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