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方言中的“年时”考释

2017-04-26李思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考释

摘 要:淮北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这些词语一方面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淮北的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年时”作为淮北方言中的一个常用古词语,其义项中的“去年”之意,可以从其由来、发展演变进行考释。

关键词:淮北方言;年时;考释

作者简介:李思萌(1998-),女,安徽淮北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闻一多班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学与语言。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2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三区一县,处华东地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北接安徽萧县,南临安徽蒙城,东与安徽宿州比邻,西连安徽涡阳和河南永城。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淮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洛徐片(北部)和郑曹片(南部),也是我的母语。淮北市从“相土建城”至今已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这些词语传承、保留在淮北方言中至今,一方面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淮北的悠久历史文化。本文即对淮北方言中的“年时”一词的发展演变进行考释。

一、“年时”一词的由来及义项

“年时”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唐代作品中也有部分使用,而大量见诸献的应该是宋元时期。“年时”作“当年” “往年时节”、“昔日”义。如东晋王羲之《杂帖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耳。”[1]652又如唐代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诗“年时冯翊部,谢郎相引上楼头。”[1]652再如元代张可久《庆东原·春思》曲:“垂杨径,小院春,为多情减尽年时俊。”[1]652又元代冯子振《鹦鹉曲·赭肩腰斧曲》“记年时雪断溪桥,脱度前湾归去。”这里的“年时”即是“当年”“往年时节”“昔日”之义。这样的用法现在也有,如刘国钧先生在《月词》这样表述:“伤心最是当前景,不似年时共倚阑。”[1]652

“年时”也作“岁月”或“年代”义。 如《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与造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1]652又如晋代陆机《梁甫吟》:“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徵。”[1]652再如《魏书·寇赞传》:“苻坚仆射韦华,州里高达,虽年时有异,恒以风味相待。”[1]652这里的“年时”又作“岁月”或“年代”理解的更为妥贴。

“年时”又为“年头”、“年份”义。这种用法突出地体现在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的第三十三卷:“不则一日,到了山西潞州高平县下马村那边,正是丰稔年时,诸般买卖好做,就租个富户人家的房子住下了。”[2]368理解为 “……正是丰收好年头(年份),什么买卖也都好做……”可见这里的“年时”作“年头”“年份”理解较为合适。

“年时”也指“年龄”。如《梁书》第三十八卷:“竊见钱塘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这里的“年时”明显是“年龄”的义项。

“年时”有时也作历法中的“年月时日”用,不过这种用法似乎不太常见。仅见宋代叶适的《徐德操序》:“《春秋》名经而实史也,专於经则理虚而无证,专於史则事碍而不通,所以难也。

年时闰朔,禘郊庙制,理之纲条,不专於史也。”[1]652

“年时”在属中原官话的方言里,表达“去年”的意思。《汉语大词典》第一卷“年时”的第三个义项解释为“方言。去年。”举例为明代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什么花甲。”[1]652章炳南晏甬《钟万财起家》第一场:“年时个也同我那烟杆子汉种了两垧谷子,临后叫乱草欺了苗,谷穗子长得象指头大。”[1]652下面结合淮北方言中“年时”的义项——“去年”,做进一步的考释。

二、淮北方言中的“年时”即“去年”

从前面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出,“年时”一词自晋代出现以来,就有了“当年”“往年时节”“昔日”“岁月”“年代”“年头”“年份”“年龄”、历法中“年月时日” 以及“去年”的义项。但,在淮北话中“年时”仅保留了“去年”的义项,读作nián shi(轻声)。例如:“张三年时(去年)就下岗了。”“他们是年时(去年)才结的婚。”“我年时(去年)种了十亩小麦,今年收成不错。”从这一点上来看,淮北方言中的“年时”作为古已有之的词语,沿用至今其义项大为缩小,已固化为“去年”的意思,不再表达其他义项了。

我认为“年时”本指“过去”,淮北话中的“年时”专指为“去年”义,是从其本指的“过去”义项引申而来。如宋代的苏痒、赵佶、谢逸、韩元吉、刘彤、杨万里等人,都在其诗词中出现“年时”与“而今”、“今年”、“今夜”、“如今”相对的句子,若将这些词句中的“年时”作“过去”解,则明显有违原作之意,作“去年”义更为合适。例:苏痒《菩萨蛮》:“年时记忆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3]790赵佶《醉落魄》:“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花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4]897谢逸《江神子》:“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5]626韩元吉《临江仙·次韵子云中秋》:“记得年时离别夜,都门强半清秋。今年想望只邻州。星连南极动,月满大江流。”[4]1396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杨万里《瑞香》:“今年偶忆年时句,倦倚雕栏酒半醒。” [6]26234这些的诗词里的“年时”与“而今”、“ 今年”、“今夜”、“如今”相对,表达“去年”的意为特别明显。又如宋代仲殊《南歌子》“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刘辰翁《青玉案》:“前度刘郎重唤渡。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元代卢挚《清平乐》:“年时寒食,直到清明日。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 [3]791《魏阉全传》第十一回“魏进忠旅次成亲 田尔耕窝赌受辱”:“进忠道:‘素不相识,怎好唐突? 尔耕道:‘年时曾在酒馆中会过的。”

“年时”由“过去”引申为“去年”。如《全元曲戏文·无名氏·张协状元》:“记得年时投上国,早一年珠泪泠。”此处“年时”乃指“去年”。又如《醒世姻缘传》第七回:“那前年到了蒋皇亲家,就是看见了俺那个白狮猫跑了来,映着日头,就是血点般红,希诧的极了!蒋太太笑道:‘你希诧这红猫哩?……到了年时三四月里,退了毛,换了个白狮子猫。”[7]94由“前年”到“年時”,可知“年时”意为“去年”。又如《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七回:“素姐道:‘我的汉子是狄希陈,是个监生,从年时到京叫淫妇们霸占一年了。”[7]1097此处“年时”亦指“去年”。近现代文人也有此用法,如刘国钧《月词》:“伤心最是当前景,不似年时共倚阑。”

今淮北方言也称去年为“年时个”,淮北、砀山称为“年时”较多,“时”都读轻声。其实,这种叫法古已有之。如苏轼《蝶恋花》:“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又章炳南、晏甬《钟万财起家》第一场:“年时个也同我那烟杆子汉种了两垧谷子,临后叫乱草欺了苗,谷穗子长得象指头大。” [1]652又李流谦《千秋岁·别情》“把盏对横枝,尚忆年时个,人不见,愁无那。”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个”亦云:“此前则曰年时个。”这里的“个”仅是衬字而已。

“年时”作为淮北方言中的常用词语,为什么现在仅指“去年”的意思呢?我认为,主要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年时”作为一个偏正式结构的短语,由表示时间的“年”和“时”两个名词构成,本指将近要过春节的一段时间。“后来人们在过了新年之后回忆年前的事情仍说‘年时,而这时‘年时显然是指去年。”[8]153特别是宋元以来,随着‘年时在典籍文献中的大量使用,“时”的读音变成了轻声(nián shi),“年时”的语意发生了脱落,已经词汇化为一个词,专指“去年”的义项就固定了下来。

如前所述,淮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其自然环境、地容地貌以及气候,与苏北徐州、鲁南济宁、豫东商丘等地较为接近,交通往来也较为便利。而且历史上,这几个地方也都曾属于相同行政区划管辖。这样,语言也自然比较接近。淮北方言中的“年时”用法及义项所指,与苏北徐州、鲁南济宁、豫东商丘方言中的“年时”相同。因此,苏北、鲁南、豫东等地的人与淮北人言语交流都不存在较大的障碍。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1)[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652.

[2]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368.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1:790-791.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4:897-1396.

[5]郑红峰编.唐诗·宋词·元曲[Z].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626.

[6]北京大学古文献所.全宋诗(第42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234.

[7]西周生撰,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97.

[8]洪帅.“年时”误释辩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5):153.

猜你喜欢

考释
“名媛”的词义及其流变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南安中宪第郑运锦之子郑汝成墓志铭考释
《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
亳州方言词语考释
宋贾昌龄墓志考释
秦皇岛古代官印考释
清代至民国楚雄州彝族服饰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