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媛”的词义及其流变

2017-02-22王莎莎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考释名媛

王莎莎

摘    要: “名媛”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多指有身份、有地位、有钱且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女子,无论身高长相、家世背景还是学历人品如何。实际上,最初并非说的是上述这样的女子。文章考释“名媛”一词的本意,分析该词的词义演变,还原“名媛”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 名媛    考释    词义流变

1.“名媛”考释

1.1.“名媛”读音考释

“名媛”之“媛”在《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和《辞海》等大型字书、汉语辞书中都有两个读音,即[yuan]的阳平和去声。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说“名媛”一词时,基本上说的是阳平,这也是口语中的读法。实际上,“媛”在“名”后组成“名媛”一词时,读音应为去声,所谓雅读。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引也。”《汉语大字典》中,“媛”有两个读音,两个释义:1.[yuan]去声,美女。《说文·女部》:“媛,美女也。”《诗·鄘风·君子偕老》:“邦之媛也。”毛傳:“美女为媛。”2.[yuan]阳平,此处有两个释义。(1)婵媛,牵引貌。《集韵·元韵》:“媛,婵媛,牵引皃。”《楚辞·九歌·湘君》:“女嬋媛兮为余太息。”王逸注:“婵媛,猶牵引也。”(2)美。《广雅·释诂一》:“媛,美也。”

可见,“媛”读作阳平时,虽然有“美”的意思,但是“美”是形容词,与“名”搭配之后依然是形容词,而“名媛”是一个名词,整个词的结构是一个形容词修饰中心语名词的偏正结构,所以,“媛”读去声且义为“美女”。

1.2.“名媛”词义考释

说完了“名媛”的读音,我们说说“名媛”的词义。

“名媛”一词,《辞海》、《词林》、《现代汉语词典》、《中国语文大辞典》、《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录,包括《康熙字典》中只有单个字“媛”的释义。现在人们常说的“名媛”指的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钱且经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女性,而这个意义不能在一些权威的辞书上找到相应的证据,似乎更像是人们约定俗成的。那么这个释义是否就是“名媛”一词最初的意义呢?

“媛”字最初出现于诗经,《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说:“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意思是说“像她这样的人,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可见,“媛”是美女之义。

“名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两晋秘史》第121回《汉王以沈婢为后》中:

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将以上配乾坤之性,象二仪敷育之义。主承宗庙,母临天下,后土执馈,皇后必择世德名媛,幽娴淑善,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心。

上述这段话的后部分在《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中的原文是“必择世德名宗,幽闲淑令,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心”。这里的“名宗”指的是“有名望的宗族”,意义是“名”与“宗”两字意义的累加。《两晋秘史》换成了“名媛”。“名宗”与“名媛”结构相同,释义方法理应是“名”的意义加上“媛”的意义。如此,“名媛”自然解释为“有名(望)的美女”。

清代“名媛”也有几例:

(1)豪杰奋与,皆属国家之助;名媛静好,尤为父母之光。(小说《施公案》)

(2)婵娟争觑我,我也觑婵娟,把帝里名媛赶一日批评徧。(李渔《风筝误·艰配》)

(3)谭有淑妃,衞姜之姨,仍世不堕,名媛绍之。(曾国藩《刘母谭孺人墓志铭》)

例(1)中,“名媛”与“豪杰”对举(之前与之对举的例项还有“英雄”和“巾帼”),这两个词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名媛”显然是“有名的美女”之义。例(2)出自李渔的剧本《风筝误》,说的是中了状元郎的男主角成了抢婚的对象,所以才会“我”与“婵娟”互“觑”,把京城里“名媛”都批评一个遍。既然知道这些“名媛”,那么这些被嫉妒、被“批评一个徧”的女子们必然是“有名的美女”。例(3)中,淑妃美名经世不衰,因为她是名门闺秀,“有名的美女”。

2.“名媛”之词义流变

“名媛”的最初含义是“有名的美女”,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意思是“有身份、有地位、有钱且经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女性”。虽然所指范围没有改变,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首先,现在的“名媛”不一定有名;其次,现在所说的“名媛”不一定指的就是美女。那么,“名媛”一词的词义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呢?它的演变背后是否与它发生演变的那一时间段的文化现象息息相关?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作分析。

晚清时期,一位女诗人沈善宝编了一本反映清代才女生平事迹及其文学创作情形的作品——《名媛诗话》。既然叫做“名媛诗话”,那么这部作品中所收录的作品的作者自然都是“名媛”。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沈善宝摆出了对于“名媛”的一个新定义。她所提倡的“名媛”,没有相貌、家世和背景的局限,首推有才有品。这可以算是“名媛”词义的第一次演变。沈善宝出生于官宦世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后家道中落,“以润笔所入奉母课弟”,进京后与诸名媛交游唱和,成了闺中世界的“奇伟之才”。她感于南宋以来各家诗话并不完备且闺秀之作的流传相比于文士来说不容易得多,于是编纂了这本《名媛诗话》。为什么说《名媛诗话》导致了“名媛”词义的演变呢?因为无论是出身于名门望族,还是蓬荜草野,只要是有才有德的女性的作品,沈善宝就将其收录在该诗话中。《名媛诗话》的编纂目的就是传扬女性才艺,同时,《名媛诗话》也记载了女性的贞洁事例,又对澄清李清照、张玉娘被污之名的作品做了详细的载录,可见《名媛诗话》在传扬女性才艺的同时也颂扬了女性的美德。沈善宝对于“名媛”的新定义刷新了历来人们对“名媛”一词的认识,将“名媛”定义为“有才有德的女子”。这时候,并不是只有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女性才有资格称之为“名媛”,也不是妇孺皆知的那种美女才有资格被称为“名媛”。由于《名媛诗话》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名媛”一词“有才有德的女子”一义被人们普遍接受且广泛传开。

关于“名媛”一词还有一个说法称其为外来词。美国社会学家T.Veblen研究指出,“名媛”的产生背景,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生产力大发展,很多投资金融事业的人(这里指没有什么社会身份地位的人),都一夜暴富。他们是一群不具备贵族血统的新富阶级,这些“暴发户”的妻子女儿为了向世人炫耀财富,经常身着华丽服装出入社交场合,跻身上流社会,结交名士名流。因为她们并不具有伯爵夫人、公主等贵族称谓,所以被统称为“名媛”。这里的名媛可以说是外来词,来自于1928年《时代》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布里顿·哈顿创造的一个英文单词socialite,翻译过来就是“名媛”,原意指的是在一个强调努力工作的清教徒社会里那些富有的有闲阶级。这些名媛家境富有,无需工作,经常衣着华丽穿梭于各种奢华的酒会、舞会等社交场合,结识其他富豪或名流。她们的富有和奢侈通常都会成为人们的谈资。如矛盾的《子夜》中:“那里有美酒,有音乐,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还有当代翻译作品《茶花女》中:“一天,我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和那些风月场中的名媛过从甚密。”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名媛”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外来词,因为“名媛”一词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都是指称女性。就算是翻译过来的,也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翻译的,如果说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富阶级的产生,我们在称呼这些没有身份地位的新富阶级家族的女性时,将“名媛”一词的词义又做了改变,似乎更合理一些。因为,我们不能说国外有“table”,我们有“桌子”,就说我们的“桌子”是外来词。

“名媛”一词大行其道是在“民国”时期,这个时期它成为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的雅称,在相貌上已经不做要求。这些名媛并不像名门闺秀那样深居简出,而是多出入于社交场合。她们多半指的是旧上海的那些女性,这在当时的文学、影视等作品里屡见不鲜。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张兆和四姐妹都是远近闻名的名媛。由于民国时期,平等民主观念盛行,世家女子有机会和男子接受平等的教育,甚至出国留學深造。这些女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崭新先进的观念,她们不仅有学识,有才情,而且气质不凡,成为大家都想结交的对象。所以,名媛们并不会安心结婚在家相夫教子埋没自己的学识,而是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因此名媛们大多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知名度。人们通常将名媛混同交际花,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名媛与交际花可能同样活跃于社交圈内,但通常交际花无正宗族谱家史,而且婚姻状况暧昧,交往对象复杂,上自政要下至白相人都广为交往,可名媛们不同,因为她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名媛也不一定等同富家女,名媛不一定有钱,没有几代世家之风的熏陶,是决不会被称为名媛的。即使后来家道败落,流落凡尘俗世,人们依然会称她们为名媛,并且她们自己也会始终以名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如张爱玲,她可以说是名媛的典范,出生于世家,才情、气质兼备。虽然后来家世没落,流落异国他乡,但她一直保持喝下午茶的习惯,而且临终前用精美的地毯代替被褥。

20世纪末,我们对“名媛”又有了新的认识,即不仅出身名门、有才有貌、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合,还对社会有所贡献,并热衷慈善。根据作家程乃珊的著作《上海Lady》里的描述,“名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出身名门。名媛是要讲究出身的,这样才无愧于一个“名”字。可以家道中落,但一定要是世家,同时也要受到全面的西方文化的熏陶。2.才貌双全。其实这里的“貌”是次要,“才”才是最主要的。因为以前的名媛们几乎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教师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又有举止优雅的英国或俄国没落贵族夫人。她们讲英文,又读诗词。学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画。她们动可以飞车、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伽,可谓是女性中的典范。3.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这一点是重中之重,也是“名媛”词义发生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比如陆小曼,出身、品貌都很好,并敢于离婚追求爱情,而追求爱情是“中国名媛投向时代的开幕式”,可见其对于女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还有一位叫李霞卿的名媛,她出身名门,十六岁成为电影明星,随后息影去瑞士拿到飞行执照后又去美国的王牌航空学校进修。淞沪之战爆发后,这位名媛毅然投入到抗日救亡工作中。

当代社会,似乎名媛已经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经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富家女性的代名词,对于这些女性的相貌、是否是世家、人品才情如何,并不关注。这样的意义没有多少语料可证,以下是两个网络语料:(1)李玟出任香奈儿的香港地区形象代表,却让不少名媛不服气。(2)还可以看到贝利夫人为古堡悉心打点的一切,窥探富家名媛的居家生活。此两例中“名媛”词义与上述描述相符。

参考文献:

[1]虞蓉,沈善宝.名媛诗话[J].苏州大学学报,2009(2).

[2]挨莉诺.名媛之前世今生[J].新民周刊,2013(13).

[3]刘蔓.沈善宝.《名媛诗话》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9.

[4]许慎.说文解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清]沈善宝.名媛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第17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王力坚.从名媛诗话看家庭对清代才媛的影响.长江学术,2006(3).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考释名媛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名媛朋友圈,塑料姐妹情
名媛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仲夏夜·轻时光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