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叛和妥协主题探析

2017-04-26杨沛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反叛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它成功地表现了青少年的苦闷和彷徨。通过对其反叛与妥协主题的深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要义。霍尔顿深刻地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冷漠,本能地拒绝成长,反叛主流社会,但性格的怯懦和突然的醒悟使他选择了妥协,走向了成熟。成长是每个青少年必将面临的阶段,通过研读该作品可以缓解成长的痛苦,并从中获得启迪。

关键词:反叛;妥协;成长

作者简介:杨沛玉(1989-),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字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一、霍尔顿的反叛

霍尔顿的反叛并非单纯的青春期叛逆,而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二战后,美国社会进入了迅速发展期,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带来的却是精神的极度空虚。霍尔顿年仅16岁,正处于感情敏感期,迫切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而他感受到的却是无限的孤独和愤懑。父母忙于事业和个人的欢愉没有时间顾及他的感受,他们不怎么关心霍尔顿的内心想法,只关注他在学校的表现是否良好。因而得知自己要被退学时,霍尔顿不想回去继续面对父母对他的不满和数落而选择了出走,反叛家庭。潘西一直标榜自己是一所栽培人才的学校,而实际上它只关注自己是否能够获得利益。学校每周五的晚餐都安排有牛排,以便第二天家长来接学生回家时问及昨晚的晚餐,学生会回答吃的牛排,而事实上那牛排又老又硬根本难以下咽。在潘西,上至校长下至学生无一不是虚荣伪善的,霍尔顿已看透了潘西的丑恶。他本学期有五门课,有四门课不及格。有一门及格了表明霍尔顿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不愿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厌恶潘西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也厌倦教师只死板的教授学生各种技能而不注重学生的感情和个性需要。这是他对学校的背叛。在同室友打架后,霍尔顿对学校再无留恋之情,选择了流浪,他的装扮与思想与他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霍尔顿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照理来说应该穿着考究,言行举止优雅才对,他却对一顶价值一美元的红色猎人帽情有独钟,不分场合地点一直戴着那顶红色的帽子,只因他喜欢。他的戴法也与众不同,他喜欢将长长的鸭舌转到脑袋后面,这样的戴法并不时髦,可他喜欢,他并不会像主流社会那些虚伪的人们那样,因为赶不时髦而去追逐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他甚至顾不上雅观,在寒冷的夜里将帽子上的耳套放下来取暖。他是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为难自己的身体的。他才只有十六岁却装出二十二岁的样子到酒吧要酒喝,因为普通的饮料安抚不了他那颗狂躁不安的心。他假装自己已经成人,招来了妓女,却不同他行那男女之事,而是想要同妓女聊聊天,派遣心中的孤单寂寞。他抨击社会之人的冷漠、愚蠢和虚伪:“他卖弄本领,傻里傻气的把那些高音符弹得跟流水一样,还有其他许多油腔滑调的鬼把戏,我听了真是厌恶极了。(P78)”老欧尼弹琴本领高潮,赢得观众的喝彩,但霍尔顿认为他哗众取宠,有意炫技,并没有真情实感倾注在琴曲里边,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让人用心欣赏的而不是让人肆意吹捧的。所有这些无疑是他对社会的反叛。

二、霍尔顿的妥协

霍尔顿在这丑陋不堪的社会里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凉,他一直幻想着逃避到一个陌生而又僻静的角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果结婚也是娶一个跟自己一样远离世俗的物欲和纷争,懂他,理解他的姑娘,而这是不可能的。在菲苾的学校随处可见的“×你”,就已表明,世界上没有那么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供你栖息,所有的地方最终都会被污染。他最终选择了妥协。这是有原因的。首先他自身性格中带有怯懦成分,他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潘西时他的一件大衣和手套被人偷走了,他设想若是能够找到那个偷他东西的人,他也只会装腔作势吓唬吓唬那人,并不敢真的动手揍那人。性格的懦弱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彻底的反叛者,在主流社会的压力下他最终会动摇,会让步。当他从安多里尼先生的家里逃出来,奔到车站时,他忽然想到或许安多里尼先生只是想对他表示爱抚并无他意,便犹豫着要不要回去,这已经暴露出他内心的摇摆不定。当他告诉妹妹菲苾,他准备到西部再也不会来时,妹妹坚持要同他一起到西部区,妹妹对他的理解和关心进一步融化了他对这个社会的厌恶,对妹妹的爱使他选择留下。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当他带妹妹坐旋转木马时,看到妹妹有掉落的危险时他忽然醒悟。“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想伸手去攥金圈儿,你就得让他们攥去,最好什么也别说。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好了。(P196)”成长在所难免,成长中的痛苦也在所难免,你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保护他们不受任何伤害,所以该放手让他们自己承担痛苦,他也就不再坚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愿望了。儿童不可能永远成长在儿童乐园里不受任何污染,而要顺其自然。在文章最后霍尔顿回到了家里,接受了心里分析家的治疗,并打算在九月份重新上学,表明他已经顺从了主流社会的规则不再反抗。同时也表明他内心已经变得成熟,曾经狂躁沸腾的心渐渐冷静下来,不再有反叛整个社会的冲动。

结论:

正值青春期的霍尔顿清晰地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冷酷无情,本能地想要抗拒,他反叛了家庭,反叛了学校,反叛了社会,幻想着能够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最后他选择向这个他恶心的环境妥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性格中有怯懦的一面,也更因为他忽然明白成长是必然经历的过程,痛苦你也得去经受。他的思想忽然变得成熟,面对社会的丑恶,他的内心不再激荡而是更为平静。从反叛到妥协,霍尔顿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获得了成长。

参考文献:

[1]塞林格,施咸榮译.麦田里的守望者[J].译林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反叛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
行走在“反叛”的路上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
女性主义视阈下《奥塞罗》和《伤逝》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