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浮床调控鱼鳖混养池水质技术试验
2017-04-26刘广根
刘广根
水生植物浮床调控鱼鳖混养池水质技术试验
刘广根
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大大提高,投饲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池塘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它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后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消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养殖水体条件的有效改善可以降低鱼病发生的几率,减少渔药、水质改良剂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在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加单位效益、减少生产投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16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马埠镇胡家村开展了水生植物浮床控制鱼鳖混养池水质恶化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试验地点及池塘条件
1.1 试验地点:选择峡江县马埠镇胡家村的2口池塘。
1.2 池塘基本情况:选择峡江县马埠镇胡家村2口池塘为示范塘,长方形,面积为6亩/口,池深1.6~1.8m,水深1.4~1.5m。池壁与池底成直角,池壁砖砌水泥抹面,壁面光滑,壁顶用砖砌成朝水面一侧出檐15cm的防逃设施。池塘底质为壤土,池底淤泥为15~20cm。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管要用密眼网罩住,排水管为活动水位管,以便排放底水和控制水位。水源为山溪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环境安静,车辆行人少。
1.3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中,1号池塘为试验池,放生物浮床;2号池塘为对照池,不放生物浮床。
2 材料和方法
2.1 苗种放养前准备
2.1.1 清整池塘 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池底保留15~20cm。加固池埂,修补池壁,堵塞漏洞,每亩用125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
2.1.2 培肥水质 幼鳖放养前,注入清洁新鲜水50cm,每亩水体放100kg发酵腐熟的鸡粪,培肥水质。
2.1.3 构筑饲料台和晒背台 在池塘向阳一侧离池边1~1.5m处,固定3~5个面积为2m2的饲料台,饲料台一侧以30°角斜下水面30cm;为满足中华鳖晒背和休息的需要,每口池塘四周及中间设立若干个面积为2m2晒背台,固定在池中水面上。饲料台和晒背台可用竹片或木板制成。
2.2 幼鳖放养
2.2.1 幼鳖来源 为峡江县生态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繁自育的本地种,由温室培育而成,无药残。
2.2.2 幼鳖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畸形、行动敏捷、体质健壮、皮肤光泽富有弹性的优良中华鳖种,幼鳖体形丰润、体薄、裙边宽厚、腹白无黑斑。
2.2.3 放养时间 一般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放养,本次试验幼鳖于5月13日放养。注意幼鳖不要在冬季和盛夏放养以免影响成活率。
2.2.4 放养密度 视幼鳖大小而定(详见表1)。
表1 亩放养量参考表
本次试验每亩放养规格为100g/尾 的幼鳖650只。
2.2.5 幼鳖消毒 幼鳖下塘前须进行消毒,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左右。
2.2.6 搭配鱼及螺蛳的投放 每亩套养规格为100g/尾的鲢鱼150尾、鳙鱼40尾,规格为30g/尾彭泽鲫30尾,螺蛳50kg。
2.3 水生植物的种植
2.3.1 浮床制作
浮床为长方形,一般宽度为1m,纵向用长2m左右的小竹双根合并绑扎,2根小竹间留有一定空隙,为以后安插秧苗; 中间每隔1~1.2 m 绑扎1根横杆, 以保持浮床不变形。浮床间距1.2m,并用小竹扦插固定,整齐排列。浮床占池塘水体面积的5%左右。
2.3.2 植物选择
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泰国尖叶空心菜。5月上旬开始育苗,将空心菜培植至
30cm高且根系长达5cm左右后
即可移栽到浮床。
2.3.3 浮床安置与管理
在作为试验池的1号池放置浮床,2号对照池不放置。浮床覆盖的面积占总水体面积的5%,即1号池塘安放浮床100个,可栽种面积合计200m2,即0.3亩。6 月10~11日,将空心菜苗移植在浮床上,待空心菜布满浮床后进行采收。采收方法简单,将浮床拉至岸边,用镰刀割平,切口离水面以上5cm,继续进行下一茬的培育。在试验期间(7月中旬至9月上旬)共采收2茬。
2.4 饲养管理:两池管理方法相同。
2.4.1 饲料投喂 以甲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辅以30%~40%冰鲜小杂鱼、白鲢、螺蛳、鸡肝等。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激素或抗生素。螺蛳(带壳)或小鱼、白鲢、鸡肝等绞碎拌入饲料中。鳖生长旺季,每10kg饲料添加1~2kg的苦麦菜,以补充饲料多种维生素,增加适口性。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5月底前和10月底后,中午投1次;6~9月日投2次,即每天上午6~7时和傍晚18~19时各投喂一次,11月上旬停止投喂。鳖有吃夜食的习惯,傍晚投喂量应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量一般为鳖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以八成饱为度(详见表2)。
此外,要保证饲料新鲜,特别是高温季节,要防止饲料变质;饲料要投在饲料台上,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2.4.2 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每隔12d左右用20~30mg/L的生石灰和5~10mg/L的光合细菌或EM制剂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交替使用,以改善水质条件。池水保持肥、活、嫩、爽,水色呈黄绿色且清爽状态为宜,透明度稳定在30cm。水中有机物偏高时,要适当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15cm。入冬前,将鳖池中的水生植物捞起,以免水草腐烂影响水质。
表2 水温与投饵率的关系
2.4.3 巡塘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鳖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鳖池卫生,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出池中污物,捞出病鳖、残饵;保持池塘周围环境安静,清除各种惊忧,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区,为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4.4 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要搞好预防,就可减少鳖病的发生。首先要定期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消毒;其次是发病季节在饲料中添加复合中草药,按麦芽13%、神曲13%、当归13%、黄芩13%、山楂20%、使君子20%、党参8%组方,每千克饲料加入6g。中草药药饵投喂,有助于鳖的生长、帮助消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还可提高鳖的品质。
2.5 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在养殖期间,分别于5月21日、6月23日、7月28日、8月30日分四次记录了水质各因子的变化情况(详见表3)。各项指标采用的测定方法如下:
表3 水质监测结果 mg/L
表4 水质因子降解比例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产品产量、效益情况
从2016年10月下旬陆续开始起捕销售,于11月30日完成销售,未销售的水产品计数后清塘并池,各池水产品平均亩产量见表5:
表5 2口池塘亩产量 kg/亩
由表5中可以看出,1号试验池中华鳖的平均亩产量比2号对照池高出14kg,提高产量4.81%,按当时中华鳖市场价160元/ kg计算,可提高亩养殖效益2240元。但鲢鱼平均亩产量减少17kg,鳙鱼平均亩产量减少14kg,彭泽鲫平均亩产量减少4kg,合计减少产值约252元,试验池比对照池鱼产量亩增加效益1988元。
3.2 空心菜产量、效益情况
试验期间1号试验池共采收空心菜1008kg,按当时市场价2元/kg计算,产值2016元。
本次试验池空心菜育苗成本(含栽种及采收人工费)为410元,生物浮床造价为2000元,浮床至少可使用2年,每年按成本1000元计算,则每年试验池平均效益可达到606元。按养殖水面6亩计算,则折合成每亩养殖水面产生效益101元。
3.3 水质变化情况
从表4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监测时间下,TN、NH4+-N、NO2--N、TP、PO43--P、COD等各项水质指标,试验池塘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池塘。而且对N的吸收降解作用尤其明显,特别是对NO2--N的吸收比例很大,可以有效防止目前困扰养殖户的水体NO2--N过高,养殖鱼类亚硝酸盐中毒问题。对水体中COD的降解,可有效预防养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避免因水质过肥发生的夜间鱼类翻塘的问题。在养殖池塘中运用生态浮床调控水质技术,大大改善了池塘水质,促进了水体的物质循环,增强了水体的自净功能。
3.4 规模化浮床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浮床漂浮在水面上,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尤其在浮床中栽培和采收蔬菜,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亟需研究更为便易的操作方法和浮床种类、栽种与管理方法。
3.5 注意养殖品种的搭配
在混养的池塘中,尽量不要套养草食性鱼类,防止摄食空心菜根部,影响其生长。
(通联:331409,江西峡江县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