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为我点燃心灵的灯

2017-04-26邓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女孩心灵太阳

邓玲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冰心《繁星》

我喜欢独处,人多时喜欢沉默,观察别人。我时常会感到:越是喧鬧的地方,心灵越是孤单。于是,时常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是在明灯相伴的长夜里,独处一室,让笔尖与心灵展开对话。

11岁那年上五年级,因为一篇文章在《小学生天地》上发表,因而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师范三年,频频有文章见诸报端,最大的收获便是建了一本自己的文集,名曰:蓬蒿人手记。十七八岁的年纪,是一个爱做梦的年龄,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文学,三毛和李清照则是我的偶像。

当上孩子王后,我便结束了文学梦。我被分配到一所十分偏远的村办小学。学校里的十来个老师几乎都是黎明即起,在地里干些农活儿后再匆匆赶到学校上课的民办教师,有时候连高高挽起的裤腿都来不及放下。工作之余,谈论的话题无非是:我家的稻谷熟了几成,你家的母猪下了几个猪仔……我理解他们生活的艰辛与重压,也欣赏他们对生活的简单知足以及对美好明天的热切期待。但作为新一代的教育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还是应该做必要的调整。学校里征订的几本教育杂志,便成为我对话的对象。通过它们,我接触到一些教育理念。

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所有学科的教学,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内心挣扎和“相携育人路,知己在何方”的孤寂袭上心头,我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要成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曙光。

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学生以《晨》为题自由作画。半小时后,四十多幅作品交上来了。其中有这样一幅画:一间破旧的灰色小屋,小屋的西边,一轮火红的太阳正冉冉升起。我把这幅画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哄堂大笑,齐声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啦!”在讥笑声中,作画的那个小女孩嘴巴嗫嚅着低下了头。“如果你不知道东南西北,你可以去问问学前班的小朋友,他们都可以告诉你正确的方向。”我甩下这样一句话,走出了教室。

正当我准备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幕讲给别的老师听时,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她为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开始记事起,她的爸爸就迷恋于赌博,输了钱回家就对她们母女拳脚相加。两年前的一天,她的妈妈因无法忍受爸爸的毒打,离家出走了。当时,她死死地抱住妈妈的腿,哭喊着哀求妈妈不要丢下她,但妈妈还是狠心地挣脱了她的小手,头也不回地走了,临走时撇下一句话:想要我重新回到这个家,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两年来,爸爸依旧恶习不改,而妈妈却归来无期……

“老师,我多么希望,希望有一天太阳真的能从西边出来!只有这样,妈妈才会回到我身边。”

听完小女孩的讲述,我轻轻地拭去她脸上的泪珠,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泪,除了同情、感动,还有深深的后悔和自责。一颗多么脆弱无助的童心,一个多么丰富的情感世界,却被我无情地践踏了。

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信手寄给了某教育杂志。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能在权威刊物上发表文章,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其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此后几年,我不放过每一个让我感动的瞬间,用笔记下我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这些生活的片段,先后在《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

在那所简陋、偏远的村办小学里,生活竟是如此的神奇。朴实的同事、纯真的孩子,他们成为我教育路上的知己。而思考和写作为我推开了一扇窗,让蹒跚起步的我找到了自信,也看到了窗外精彩的世界!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小女孩心灵太阳
爱掐人的小女孩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太阳几点睡觉
唤醒心灵
太阳花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