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外生枝”也精彩

2017-04-26王玉环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亮光花束诗句

王玉环

不久前到乡镇检查工作,一位参加工作仅一年的男教师上了一节语文汇报课。课上书声琅琅,孩子们正在声情并茂地读艾青的《太阳的话》。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一遍读完,教室里恢复了安静。一只高举的手进入到大家的眼帘——是个娇小的女孩儿。教师示意她开口说话,她毫无拘束之色,声音清晰而响亮:“老师,为什么书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没有和上面的诗句对整齐呢?”教师面色泛红,显然,这个问题不在他的预设之列。他一边回应“噢”,一边拿起书查看,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我们也都开始低头细看文本。的确,最后一行诗的开头与上一行诗相比空出了一个字的距离。

执教教师微微一笑:“你读书真仔细,为你点赞!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发现了,原准备向大家请教的,现在好了,馨晔提出来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听课的教师也开始交头接耳,这个不期而至的插曲显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孩子们在或大或小的议论声后纷纷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觉得这里可能是差了一个字。您看,前一句是:‘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如果添上‘把字,就成了‘把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我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正是要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一起撒满心的空间。添上‘把,与上一句在句式表达上正好吻合。您说呢?”男教师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冲孩子竖起了大拇指,继而又点了一个举手的学生。

“老师平时总教育我们说要‘不唯书,不唯上,我觉得可能是出版社印刷排版的问题。因为上一句连用了三个‘把字,最后一句是承接的上文,不用‘把字也是可以的。不过,我建议可以把这首诗排版成这样——”说完,男孩儿举起他的书给大家看,上面是他改动后的诗行:

让我把花束,

把香气,

把亮光、温暖和露水,

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

课堂还在继续,我按捺不住掏出手机上网查看了不同版本的电子课本,呈现给我们的《太阳的话》这首诗的文本内容不尽相同。在北师大版中,最后的诗句是有“把”字的,而且在“温暖和露水”后标注了逗号。

看着讲台上那个年轻的面孔依然微笑着在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的心中已是波澜起伏。艾青的原作究竟如何不是最重要的,而教师面对课堂的“节外生枝”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是难得的,孩子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是可贵的。文本中一处不经意的留白或者准确点说应该是空白,给了教师和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个意外正是语文课堂上闪光的,极具个性的资源。执教教师顺水推舟,利用这个“发现”积极促成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很好地驾驭和利用了它,使语文教学转变为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跃动着人性魅力的动态过程。

笔者认为,有无这个“把”字的诗句表述都是可以的,“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是说太阳通过不断地给予花束、香氣、亮光、温暖和露水,让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从身体到内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促使人们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焕发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只是,笔者更同意孩子的想法,不加“把”字就分行,加了“把”字就加注逗号,这样,孩子们会更容易理解。

无疑,这样的生成真实自然,未加粉饰,智慧的激发和情感的张力巧妙融合,整个教室似乎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和明媚。

(作者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亮光花束诗句
破晓时分
六一来了
瞌睡来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美丽的花束
我愿意是路灯
涂一涂
能吃的花束!“吃货”的浪漫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