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

2017-04-25乔汉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乔汉红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师生的情感共鸣是学生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从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情感变化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的情感共鸣是教与学的交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推进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的兴趣、创设课堂氛围、巧设教学过程、注重美感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五个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情感共鸣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情感共鸣 美感教育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69-01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机械式的模式,即教师在不停地讲,缺少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也是机械化的学习,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课程,语文的教学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感情色彩的学习园地。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注重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 引导学生喜爱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的学生对语文还是存在比较浅显的认识,不喜欢背书、默写字词、揣摩文章的意思,因而也不喜欢语文课。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用有趣的方式,并给学生灌输语文很有趣,我喜欢语文课的学习意识,就能够逐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一段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这段开场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兴趣点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使学生爱上了语文课。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常用的教学模式。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问题情境就是有效利用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导入新课:“同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学生瞬间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中。在初步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课文中探索,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法布尔着迷的精神,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学完了有趣的一课。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探索使学生更深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體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容易和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

3 巧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注意技巧的使用,可以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中,老师首先以谈话导入:“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学生们总结出巴金爷爷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生。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通过朗读全文我们看到了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精读,感悟体会情感看看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什么?可以以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了更深的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配音背景下朗诵第六自然段,使学生体会巴金爷爷的爱国怀。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使情感体验在不断升温。

4 注重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在审美的过程中体现师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忽略掉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而学生对教师所讲的优美的语言也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语文教学缺少一些美感。美感教育是由外到内的美感体验,即培养学生能够学会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内在美。例如,在《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习,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那么如何在教学过中注入美感教育呢?首先老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诵读之美。然后让学生抓住文中相关句子,讨论叶子美在哪儿,感知叶子的外形美。如“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作者把树比作绿色的云,你能仿照作者的描写方式写出大树的美吗?在欣赏了诵读美和外形美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再来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并让学生讨论“叶子还美在哪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了“奉献”这个词,叶子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内心,美在奉献。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颂赞美”,让学生赞美身边美的事物还有哪些呢?通过审美层次的不断递深,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的加深。

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用激情点燃师生情感共鸣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树立一个亲切、和蔼、温柔的形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相处,这也是师生感情建立的关键因素。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技巧的使用,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和体验,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 李菁.关注情感放飞梦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8).

[2] 苏魁元.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0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