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一座城
2017-04-25王菲
王菲
重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时,看她的文字,又感觉那座小城齐整整地摆在眼前了,鲜活的人物,古朴的街道,老旧的建筑,市井生活的日常状态,一切似乎都那么庸常,一切又明摆着活色生香。
当然,我说的生香,是指萧红的文字。换言之,若可选择,我还是喜欢我的小城,那个给了我二十年记忆和温暖的地方。她靠近被唤作北琴海的那片湖。
恋一座城,说出来便觉得这文字很美,从口中出来,舌上生津,心里也温暖。
我明白这感觉里的蕴涵,因为在我心里,也和萧红一样始终住着一座小城。小城,实在小巧玲珑得很,也不过是有着些许繁华市貌的小镇。但它却是我的最爱,在心里总是心心念念的,从来不曾把它忘记。
城池总该是烟火鼎盛的样子,尤其是“城池”这两个字,平添了古时候烽火戏诸侯的韵味。现在倒是很少有人用这两个字了,有时候我想,这两个字也若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俚语一样,渐呈消亡的状态。虽说城市不会消失,历史不会消失,但城池这两个字会如同《三国演义》中那些萧杀的场景一样,渐行渐远了。
可是,藏匿在内心深处的那座小城却永远不会消失,也不会走远。它盘根错节地泅在我们心里,有时候,如刺一般,让我们想起来便心生疼痛,有时候又如十冬腊月的暖火炉,让人如沐阳春。
细想啊,这藏在心里的小城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是心灵里始终不能背弃的契约。
对那座小城越来越深的依恋和怀念,是我在离开它去异地工作定居以后才感知到的。那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城镇,新鲜过后这所有一切,讓我的心里总是怯怯的,有如惊恐的小兔子,耳朵竖起来很长,时刻警醒着,心情也由此变得时好时坏。听着周围那些陌生的语声,心里的那座城池便越来越清晰和刻骨起来。
我想起每年盛夏,也就是正当此时,我喜欢一个人去安静的后湖。
后湖在小城后身,和连天的小湖苇塘相连,里面有荷,荷上有蝴蝶和蜻蜓,有小船,有水上回廊和古色古香的建筑。夏日里,那里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
和缓的风迂回环绕着后湖中的一切,湖畔上袅娜的柳低首与荷碎语,那样轻柔的爱语漾起一圈圈涟漪漫向远方,荷只笑着,娇羞地红了小脸儿。
这样一幅画卷,实在是赏心悦目。那时候我只知道它的美,我觉得那也是小城最美的地方。现在想来,却不单单是美了,那里更可以安人心神,让人清心爽肺,也可以让人抛却一切杂芜,安安静静地享受那独有的时空。
安静,于当下而言,有些奢侈。快餐的生活节奏令人像陀螺一样。每天,人们追着时间,和时间赛跑,大脑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超负荷地运转着,身心俱疲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所以,人们渴望安宁,渴望卸载,渴望回归简单和自然,让心灵可以轻松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后湖便是这样一个可以给人清幽安静和沉思的地方。
思念小城,其实就是思念我的后湖。我知道,这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的共同感受。因了这心上的城,才可以在细雨弥漫的异乡,释放这小城带来的温暖。
小城是小的,所以,我说它更像一个大村子。闲暇的时候,偏巧花色初妍,偏巧又有微风,空气中鼓荡着略显潮湿而带花香的空气。我会悠闲地走小城的每一条街道。我知道哪条路上丁香花应该开了,哪条路上秋来时有最艳的黄叶,扎堆儿的老人在公园深处打着门球,学府路上孩子们背着书包快乐地奔向学校。
我走过小城的每一条街道。我熟悉那还未被拆迁的红色木门深处的时光,那暗红色的对联在风雨腐蚀下变了的颜色,还有那刚刚迎头走过的阿婆那被时光吹皱了的脸和那一脸恬淡和悠然。
这是记忆的魔力,也是内心沉淀的积蓄。小城的好,是因为它陪我们消耗掉了我们未曾离开之前的所有光阴,它和我们的身体发肤一样,已经和我们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开了。
此前的二十年时光,我几乎都是和小城耗在一起的。小城毕竟不像大都市,有很多的车,很多的人,有很多的希望和失望。小城生活节奏缓慢,和后湖的时光一样,在那里,仿佛根本看不到时光在流淌。小城有很多土地,那些土地,夏日里便是喜人的稻浪,冬日里便是连天的雪白,那样广阔而苍茫,让人的心胸都变得宽阔豁达起来。
小城的好,是因为它构筑了我生活中的所有细枝末节,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调动起随性的一点点记忆,就会感到哪一处都有它的影子。
这便是故乡在心上的感觉。
有人说,爱一个人,恋一座城,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爱他,他身边的一切便都是好的,包括他生活的那座城池,那里面有他的气息和印痕。但心上的这座小城却是我的,在精神上,他是构筑我血肉之躯的内核,恋着他,便是恋着那二十年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恋着那个曾经叫做北琴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