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社区教育”构建研究
2017-04-25吕小强
吕小强
摘 要: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有效途径;是加强城乡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点;是体现教育公平正义,寻觅社会和谐稳定的连结点;是实现大教育观,走教育和谐之路,拓展当前教育事业的新的增长点;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智力支撑。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几点思索。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展社区教育的意义
(一)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社会教育是广义的继续教育,支持社会教育的理念是“终生教育”,这意味着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而非在限定生命阶段的学校教育或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藩篱,在生活的区域继续开设课堂,把居民变成学生,并将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社会机构的人文教育“存量”资源,变为社会教育的“增量”资源,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途径,是营造温馨家园和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需要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一个良好的平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质量更好,满足自身需求的教育,不断地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营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是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的需要
人的一生只有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才不至于落后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知识是不可穷尽的,以前那种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和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求足够的时机及场合“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和完善自己,不断地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发展社区教育是保障社会成员在新形势下基本生存能力的良好举措。
二、发展社区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健全社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和发展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开展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及休闲文化教育。区(县)成立社区培训学院,主要承担特色教育;街道(乡镇)成立社区培训学校,因地制宜主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居委会和行政村设立社区教育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动员组织本居委会(村)居民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及学习活动。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完善和健全社区教育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集一点,个人出一点”。
(二)加大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水平
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坚持“互惠互利、服务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学习需求。街道(乡镇)承担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社区学校的联系,不断健全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居委会(村)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发挥区(县)开放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等在社区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内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等各类公共设施向社区开放,大力促进社区内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为中小学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和劳动基地,实现社会、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内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群众性学习、文体、艺术、休闲活动蓬勃开展。
(三)健全和优化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
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是区域社区教育管理、实施的主要载体,是社区居民就近就便参与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行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平台。三级网络体系的健全和优化包括三级网络的场所建设、专兼职人员配备、管理规范等。运用播放教学光盘、网络教学、收视卫星电视教育节目等网络教育手段。制定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标准,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等。
(四)创新社区教育形式
创新社区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一批优质学习项目品牌。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通过开设学习超市、提供学习地图等形式方便社区居民灵活自主学习。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服务圈。
(五)积极推动“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
“互联网+”实质是“互联网+行业”,如“互联网+传统购物”,出现了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出现了支付宝;“互联网+打车”,出现了优步、滴滴打车软件等。“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求互联网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学习地点”“互联网+专业建设”“互联网+师资培养”等,营造和谐社区生态环境,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型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发展方向上,推动社区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员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社区教育模式。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升社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立省级社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自主开发数字资源。社区教育院校要加快校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组织开发、引进网络课程、名师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打造网上学习平台,实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学习深度融合,并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服务圈。
(六)加强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
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开展社区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成功的做法,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成立社区教育咨询团队及研究中心,研究社区教育及组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编写指导用书和培训教材,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谋求创新和突破,最大限度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社区教育的决策和实践。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境外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间和地区间社区教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利用媒体强化社区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及时推广发展社区教育较好地区的经验及做法,营造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以项目和课题为抓手,开展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推动社区教育深入、持续发展,并提高层次和品位。
(七)加快社区教育立法建设
根據《教育法》有关法规,社区教育也须制定相应法规,对社区教育院校的隶属关系、资金渠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学规模、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于2005年9月28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终身教育的法规,成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典范。此后《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分别于2011年5月1日和2014年7月1日实施,以上省级《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对社区教育立法工作的进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确保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制定和完善《社区教育工作条例》和《社区教育章程》等管理条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结语
社区教育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是一项惠及长远、惠及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工作,是一项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大胆探索,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提供社区教育成功经验和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文学.江西省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7.
[2]成晓丹.城市社区教育运动机制研究——以苏州市金阊区为例[D].江苏: 苏州大学,2009.
[3]路延莉.终身教育视角下商丘市睢阳区社区教育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