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教学管理下的高校考试改革

2017-04-25李涵

继续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分制考试高校

李涵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如何有效实施高校考试改革是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高校考试管理工作,分析高校考试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考试管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学分制形式。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便于实施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扩宽基础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分制对高校考试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学分制的基本特征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它处于一种向完全学分制的过渡阶段,还不是完全学分制。其基本特征是将学年制与学分制有机结合,既保留了学年制规定的修业年限,有利于保证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又采用学分制弹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正以学分制为焦点广泛开展。考试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效果,考试制度改革更是处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地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善人才结构,随着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考试制度的改革必须进行适时调整,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二、目前高校考试存在问题的分析

高校的考试模式和考试管理近年来不断规范化,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化管理,但由于高校实行学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考试管理也缺乏配套性政策指引,因此高校考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試形式过于陈旧,不利于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实行的考试主要形式采用纸质化试卷考试,书面式答卷。这种考试题型太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客观性题型,这些题型大部分是记忆性内容,理解、应用性较少,学生们只需记下要点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而主观的创造性和应用性题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较难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另外,随着人才需求模式的调整,社会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综合性地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学分制自由选课的前提下,仍然采用简单的书面应答式考试,无疑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高校的绝大部分课程仍然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属于一卷定性的模式,不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如何,只要考试及格了,这门课程就修完了,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这种教学成果明显不符合学分制教学管理下人才的培养宗旨。

(二)教考结合,考试内容片面化

高校的课程期末考试,长期以来一直是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命题、阅卷和终结性评定,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授课,经年累月难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定区,这样试卷的考试覆盖范围也相对较窄。另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经常接触,使得学生容易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会刻意地跟随教师的思维,猜测教师命题的意向重点复习。况且在考试复习阶段,任课教师或多或少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地范围和重点,这样学生就更有针对性复习。种种因素相互影响,使得考试内容过于偏重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这与学分制的学习效应背道而驰。

(三)考试目标失衡,两极分化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加强巩固,是对自己学习的总结。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仅以考试及格作为自己的目标,考试结束也意味着课程结束,只要成绩及格就不用补考或者重修,就可以顺利毕业。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过于追求高分数,因为高校往往把考试分数与学生评优秀、争名次、申请奖学金等挂钩,这样导致了学生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只盲目地掌握学习要点,却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两极分化使得考试原本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导致了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教育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四)考试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

制度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虽然每个高校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与工作守则,但却缺乏有效地实施,或者说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漠视制度。如各高校屡禁不止的学生考试违规现象,这既有学生方面的考试不自觉,抱有侥幸心理,也有监考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而给学生有了可乘之机,也有考试管理人员对考前组织不到位、考后对违纪的学生、违规的监考人员欠缺处罚而助长了这种风气。还有某些考试管理人员因为思想认识不足而对考务管理松散,只重视国家级、省级的考试,但却对校内期末考试、补考、重修考试和毕业前清考的考试过程管理疏松,缺乏有效的组织实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考核评定。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最终还是获得了学分,但显然不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下的理想效果。

三、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考试不是课程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学习再深入的过程。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是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考试应该朝着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针对上述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改革高校考试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新考试形式,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在学分制的教学改革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避免学生形成知识定区。考试必须紧密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结合不同的考核方式,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各阶段、各环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题型上减少传统的书面式应答式模式,多采用知识面较宽的综合题型,以考验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灵活运用程度;也可以多采用实践过程考核、学生作业成果考核等多种方式,还可以聘请企业知名专家参与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评价,并给出可行性整改方案,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

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可以采取教学与考试分离的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对学生进行检验,这不但有效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方式下,既能扩大考试的知识面,使得题型多样化,也有利于学生从考试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学习研究,更能促使教师对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和教师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深化考试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现阶段学生对于考试存在的错误认识,必须要深化教育,提高认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和意义。考试意在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进行自我判定,以考促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认知。分数的高低并不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只是作为考后评价分析的一种方式,其主要作用是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考试管理

加强考试管理制度,保证高校考试管理有制度为依据,力求考试管理规范有序。从考前教育、考试监管、考后总结建立一套有效的章程,做到有章可循。从考务人员自身做起,加强教师和监考人员职责教育,规范其行为。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凡有违纪现象的,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或考务工作人员,都严肃处理,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估系统,做好考后管理和试卷的评价分析,以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学分制模式下高校考试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难度,做好考试管理工作有助于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新颖的管理手段,以规范考试管理,提高考试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促使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饶丽娟.高校推行学分制的探索[EB/OL].2010-05-28.http://www. niubb.net/article/1196968-1/1/.

[2]邓义桂.高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学分制考试高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