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4-24丁巧俊王海婵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颈髓常规功能

罗 琨,王 弘,丁巧俊,王海婵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脊柱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1)

·护理学·

改良式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罗 琨,王 弘,丁巧俊,王海婵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脊柱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1)

目的:观察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改良组患者由责任护士予以指导并进行改良式呼吸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当天和呼吸训练6周后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时间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量(FEV1)、肺活量(VC)、潮气量(VT)和最大通气量(MVV)。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训练6周与住院当天FVC、FEV1、VC、VT和MVV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住院当天FVC、FEV1、VC、VT和MV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VC和VT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

改良式呼吸训练;急性颈髓损伤;肺功能

【DOI】10.3969/j.issn.1002-0217.2017.02.032

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颈椎外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往往导致机体多部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既往研究表明,呼吸功能障碍是颈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颈髓损伤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缘由是因为损伤的脊髓所支配的呼吸肌产生麻痹进而引起了呼吸功能障碍,所以脊髓损伤患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来增强呼吸肌功能以达到改善呼吸状况、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目的[3-4]。然而,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治疗方式单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观察改良式呼吸训练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对于临床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共有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16~76岁,平均(51.6±15.24)岁,损伤水平分别为C410例,C515例,C617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吸痰和雾化等常规护理。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改良组患者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行改良式呼吸训练。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颈髓损伤,参照美国脊柱脊髓学会(ASIA) 2000年修订的Frankel分级标准确定为完全性损伤34例,不完全性损伤8例;②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肺系统疾病,病情稳定且有自主呼吸;③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肺功能检测,并能按照指导要求完成各项呼吸功能训练。

1.3 训练方法 常规组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技巧训练等。改良组改良式呼吸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精神放松,四肢舒展,保持呼吸道通畅,平静呼吸;②患者呼吸螺纹管连接至肺功能训练器上[5],调节肺功能训练器容量指示刻度至预设的最大吸气量;③嘱患者正常呼气后将嘴唇对准吸气管口,缓慢且尽力的深吸气,使吸气容量指示浮子尽可能达到预设容量刻度后,鼓励患者屏气保持1~2 s;④患者口唇脱离吸气管,嘱患者缓慢正常呼气。待呼吸训练器吸气容量活塞复原归0后,再重复上述练习;⑤每呼吸15 次为1组,每日训练4~5组,连续训练6周后进行肺功能测定。

1.4 肺功能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当天和呼吸功能训练6周后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时间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最大呼吸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潮气量(tidal volume,VT)和最大通气量(maxi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肺功能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损伤水平、损伤程度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同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数据之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住院当天FVC、FEV1、VC、VT和MV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训练6周与住院当天FVC、FEV1、VC、VT、MVV和FEV1经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FVC和VT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n年龄/岁性别(男/女)损伤水平(C4/C5/C6)损伤程度(完全/不完全)常规组2151.6±12.020/15/7/916/5改良组2151.6±18.219/25/8/818/3t(或χ2)值0.0100.0000.1250.154P值0.9921.0000.9390.694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组别n住院当天训练6周d±sd配对t值P值FVC/L常规组211.82±0.162.59±0.550.77±0.516.9590.000改良组211.75±0.182.93±0.331.18±0.30*17.9160.000VC/L常规组211.76±0.172.80±0.331.03±0.4011.9860.000改良组211.88±0.393.05±0.391.17±0.3913.7340.000VT/L常规组210.25±0.030.35±0.050.10±0.058.3240.000改良组210.25±0.030.38±0.050.13±0.05*12.4610.000MVV/L常规组2170.65±10.37100.49±5.9729.84±12.4011.0250.000改良组2176.23±9.27105.47±9.0129.23±13.879.6570.000FEV1/L常规组211.26±0.122.11±0.440.86±0.439.1780.000改良组211.24±0.122.02±0.490.77±0.457.8080.000

*表示与常规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平静状态下,维持人体正常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其中膈肌的作用占70%[6]。C3~C7水平损伤的患者常出现肋间肌和膈肌的不同程度瘫痪[7],而本身颈髓损伤会造成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使气管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这些都会引起患者肺通气不足,导致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通过训练呼吸肌来改善呼吸功能对于患者康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美的2017年的公司年报,可以看到工资薪金为524 750万元,职工福利费为26 427.4万元,经过计算524 750×14%=73 465(万元),发现美的2017年职工福利费是可以全额扣除的,且还有11 759.4万元的节税空间。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为1 882.1万元,没有单独列示,以2%来计算扣除限额为10 495万元,两项费用总额远远小于扣除限额,仍有约2 153.225万元的节税空间。

然而,针对呼吸肌进行单纯的功能训练只能间接地改善呼吸功能,而通过应用肺功能训练器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则可使患者呼吸功能在训练中逐渐增强,形成良好的深慢呼吸气习惯,降低呼吸频率,使呼吸肌得到较好的休息;肺功能训练器还可以充分扩张胸廓,增大胸膜腔负压,改善肺部膨胀效果[8]。此外肺功能训练器对通气和血流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明显,能提高肺部对氧的摄入,改善全身血氧供应。

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与FVC、FEV1、VC、VT和MVV在统计学上相关[9-10],本研究选取的病例在住院当天进行的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其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患者经过常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和改良式呼吸训练后其肺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常规组患者FVC和VT疗效差于改良组,这表明和传统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相比,改良式呼吸训练对于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恢复效果更优一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脊髓损伤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呼吸功能的训练应该是规则和连续的,只有将其长期纳入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呼吸肌疲劳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1] BERLLY M,SHEM K.Respiratory management during the first five day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J Spinal Cord Med,2007,30(4):309-318.

[2] 赵文良,周国昌,苑之明,等.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急性期合并症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250-253.

[3] 余小梅,李小金.呼吸训练改善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71.

[4] 刘建华.简易自主呼吸练习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8):775-777.

[5] 付金英,田亮,王元姣.肺功能训练器联合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299-1302.

[6] 孙薇,贺秋彦,栗晓婿.颈髓损伤床旁徒手呼吸功能训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93-594.

[7] 孙岚,徐基民,徐知非.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4(12):293-294.

[8] 屈波,陈玉娥,孔丹,等.88例颈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196-1197.

[9] LINN WS,ADKINS RH,GONG JR,etal.Pulmonary function in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222 southern California adult outpatient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0,81(6):757-63.

[10] WINSLOW C,BODE RK,FELTON D,etal.Impact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n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s in acute cervical spine injury[J].Chest,2002,121(5):1548-1554.

投稿须知

1 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主要反映科研、教学、医疗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大学生科技园地、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凡属国家级、省级科研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经审稿通过将优先发表。

2 本刊已入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在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投稿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予声明。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

3 来稿要求

3.1 文稿应具科学性、逻辑性,立意新颖,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主题明确、事例真实、数据可靠、文句简炼,论著限 4000字左右;短篇报道1500字左右。

3.3 正文前请列出关键词3~5个,应有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置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置中文摘要之后。中、英文摘要均采用结构式,即①目的(Objective):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②方法(Methods):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③结果(Results):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并与文内核实无误。④结论(Conclusion):需与研究目的相呼应。

3.4 文题应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字。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文内标题力求简短,以15字为限,标题后不用标点符号。

3.5 正文的专业术语,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且应全篇统一。统计学处理须交待假设检验的方法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数值,统计学符号应按GB/T 3358-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如t值、F值、χ2值等)。文内所有英文字母(包括其他语种)的大小写、缩略词的上下角标,均应标注清楚。

3.6 图、表应有序号和中文标题,标题不超过15字(以先见文字后见图表为原则)。表格按统计学要求用三线式(不用边线和纵线);插图要清晰,线条图应用计算机绘制,照片要用黑白或彩色原始文件,所有图片均请以图像文件格式单独作为附件发送,显微摄影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的位置请在正文中标出,并注明图序号、图题和图注。

3.7 文末应列出10篇以上参考文献,应以近3~5年内的国内外文献为主(不少于50%),并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正文引用的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在引用处用方括号注角码[]标于右上角。内部刊物及资料等请勿用作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按《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规定的“顺序编码”标注法书写,外文文献作者姓名全大写。

[期刊]:[序号] 作者名(3位以内全部引出,超过3位则列前3位,后加“等”或“etal”).文题[J].刊名,年,卷(期):页码.

[书籍]:[序号] 作者名.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页码.

3.8 来稿请登录http://xuebao.wnmc.edu.cn进行在线投稿。需写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E-mail。

3.9 文稿请自留底稿,如3个月后未接到修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电话:0553-3932553,电子信箱:wnyxyxb@163.com,

邮寄地址:皖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2号),邮编:241002

1002-0217(2017)02-0202-03

皖南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WK2013F14)

2016-09-12

罗 琨(1974-),女,主管护师,(电话)13956173558,(电子信箱)3157229593@qq.com。

R 473.56

A

猜你喜欢

颈髓常规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常规之外
交通事故外伤及其医疗行为与颈髓损伤间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的变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更 正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