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

2017-04-24巩清志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平性团体激励机制

巩清志

(山东省新泰市东都镇西都学校)

学校管理工作在小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坚实的奠基作用。激励机制是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方法,将其运用到小学学校管理中,对于提高管理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针对激励机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阐述了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并针对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士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渗透实践小学是教育活动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树立基本的道德理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是保证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强管理,确保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在相关制度规范的约束下切实展开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单纯依靠制度进行管理已经显得落后,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这种新颖的理念方法对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进行管理,最大程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一、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其实质内涵就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以及管理机制,将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承诺实现最大化,同时促进员工自身的潜力被最大化挖掘,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首先,工作分配要适宜,即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适量的工作,超出其能力范围会打压工作积极性,分配过少又会造成人浮于事的问题。其次,激励要论功行赏,即要依照每个员工的实际表现和贡献给予对应的激励,不能受到个人情感或私交的影响,保证激励的公平性。第三,要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激励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其还需要实现员工个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第四,环境和条件的优化。要对员工实现激励,工作环境和福利条件的优化是必须的,只有这些硬件条件得以改善,员工才能得到真正的驱动。最后,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激励的过程中,要淡化领导管理的角色,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自主权利,使其能够更容易接受管理激励。

二、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样化的,尤其实现对激励机制的渗透这一块,更是出现了各不相同的问题,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导致学校的教育活动发展较为迟缓,逐渐脱离时代步伐。

首先,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存在较大分歧。个体激励是针对个人的激励,团体激励是针对团队的激励,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这两个方面的激励往往是分开的。这样的做法存在的最大误区,就是对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个人属于团体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没有个人,就没有团体,个人的进步和荣誉,与团体是分不开的。但是将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分开的做法,使得团体中的个体更加重视对个人激励的争取,进而造成团体内部的松散不和,使得对个人激励的追求阻碍了团队的进步发展。

其次,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互脱离。外部激励主要是通过一些外部因素对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进行激励,如物质激励。内部激励则更多倾向于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满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偏向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两个方面出现了相互脱离的情况。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和相关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外部物质的追求,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思想建设,进而在自觉性、积极性等方面出现衰退,表现出逐利性等不良作风。

最后,激励机制落实的公平性与协调性不足。公平性是指激励措施的实施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这和激励机制实施的五项原则是一致的。协调性是指激励机制的落实要在各个方面实现协调,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目前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措施的落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即对于教师的评判往往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客观公正的做出判断,这必然会对部分教师造成冲击。

三、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渗透实践

(一)统一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

个体是团体中的一部分,因此个体的发展进步和团体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激励上,也应该加强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统一,避免因为追求个体激励而损害团体利益的情况出现。具体来说,实现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统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确定个体共享与团体贡献之间的关系。贡献值是激励机制实施的一个主要考量指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照个人或是团体做出的实际贡献给予一定的激励。因此,要统一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就需要将个体和团体贡献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由此得出一个比例,作为考量个体激励的指标。第二,明确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主次关系。以往的学校管理都是将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摆在同等的位置,分别进行。因此要改变这一模式,将团体激励作为主体,个体激励作为从属,如此可以强化教师及相关工作的团体观念,增强其合作意识。第三,激励比例要适当分配。对于个体和团体的激励,在具体的激励内容上要实现适当分配,重主轻次,进一步提升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的团体精神。

(二)同步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

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脱离,造成了部分教师和工作者逐利化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将两者同步起来,加强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激励,让教师和相关工作者能够更多的从心里层面获得满足与激励,实现自身素养的升华。具体来说,首先,学校管理上可以适当减少物质方面的激励,将其转化为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以往对于先进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金激励,那么现在可以减少奖金数量,用事迹宣传的方式进行激励,即将教师的介绍以及经典教案等在宣传栏上公开展示,以此树立榜样典型,也可以实现心理上的激励。其次,要引导教师自身加强情感体验和精神激励,感受获得工作成果的喜悅。

(三)加强激励公平性与协调性

在公平性方面,学校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管理时严格按照激励机制展开工作,切实做到该罚则罚、该奖则奖、赏罚适度、奖惩分明。首先,激励手段要公开,尤其是在物质激励上必须明确具体的物质数额。其次,考评标准要明确,并且知悉每一个教师和相关工作者。最后,激励的执行应该公正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全面展开,避免出现违规情况。

在协调性方面,主要是应该加强对物质和精神、个人与集体这两个方面的协调,进一步提升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让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切实在激励措施下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学校管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因此在进行小学学校管理中,应该将激励机制渗透其中,统一个体和团体激励、同步外部和内部激励、加强公平性和协调性,最大程度提高学校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劲松.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03):98.

[2]陈维孝.论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科教文汇,2012,(03):186-187.

[3]杨庭辉.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5,(03):91.

猜你喜欢

公平性团体激励机制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