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分析

2017-04-24郑慧龙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庆市因素新课改

郑慧龙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有所改变,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线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庆市第五十八中的数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结果中寻找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探讨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为教学改进提供相关依据。

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更多的专家、学者、教师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新课改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履行义务教育培养,同时发展学生个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使其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但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八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寻求提升效率的相关措施,也为其他学校的教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初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提升样本的代表性,从全校的四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选取15名学生共计60名。共发放调查问卷60分,回收60份,有效问卷58分,有效问卷回收率96.7%。

2.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主要涵盖学习情况、课堂管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共计20道题,答案选项分别为“从未、有时、经常、总是”对应的分数为1分、2分、3分、4分。对问卷采用四级计分法,2.5为中值来进行参考分值。具体的问题及平均得分情况如上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学习情况的表格可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较为注重预习,且都想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成绩,但也有学习主动性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不能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过半数的学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剩下的学生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来寻求高效、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还有所不足,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板书设计、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普通话的应用方面基本满足相关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情况有所欠缺,这说明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对学生的覆盖率略显不足,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多变和灵活性,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教学内容的各项分数可以看出,基本上教师都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但是,在教学联系实际以及相关作业布置方面还有待提升。

三、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

1.教育者因素

教育者因素又可分为学校和一线教师两方面。学校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和设施的投入,一线教师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课前备课、专业素质、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管理能力等。

在良好的办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积极行为会得到鼓励,反馈作用下,教师能更好的对教学技能、专业素质以及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设施的投入包括图书、教室、教具、多媒体等,在教室空间方面有着较好的反馈,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全面的兼顾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内向的学生。

对于一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需要多组织教师学习、观摩、交流,从根本来解决。备课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前设计,也是教师工作态度的体现,备课的好坏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专业素质方面,数学专业毕业或是辅修过数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更容易提升学生成绩。从教学方法上看,方法不同,学生进入学习氛围的快慢、学习的效率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能通过生动、结合实际的方法来进入新课,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的提升管控能力,对于恶意破坏课堂纪律行为要及时制止,不能任其发展导致课堂问题。

2.学生因素

作为知识的接纳者,学生的态度和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因素。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持续心理状态,在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上功不可没。越高的学习兴趣会获得越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协调的看待这两个因素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心理承受能力主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敏感程度不同,也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严厉批评无法接受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主要需要学生能从自身出发,对负面情绪进行克制,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课堂教学是在学生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当基础无法适应教师教学步伐时,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需要提前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良好的过度。

四、总结

課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步骤,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推动顺利改革的源动力。通过对大庆市五十八中的课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希望能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杨蕊.融入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01-104+120.

[2]童莉.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J].数学教育学报,2010,(02):23-27.

猜你喜欢

大庆市因素新课改
再见,挖鼻孔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大庆市博物馆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逐梦冰向未来
冰雪童趣快乐无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