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活血化瘀”角度论治子宫腺肌病
2017-04-24常聪聪刘文琼
常聪聪+刘文琼
【摘要】子宫腺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并无保留子宫的根治性治疗办法,现代治疗手段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文中介绍了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方法——活血化瘀,并从寒凝血瘀型、瘀热互结型、湿热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等方面论述了子宫腺肌病的具体分型及从血瘀论治的诊疗方法,以期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血化瘀;子宫腺肌病;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5-0080-0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形成的一种以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和痛经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严重者可引发习惯性流产、不孕、子宫增大和恶性病变,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1]。其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从青春期至绝经以后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2]。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未检索到关于“子宫腺肌病”的具体描述,但从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角度来讲,可从“月经过多”“痛经”“不孕”“癥瘕”等方面论治,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邪客胞中、冲任虚损导致“离经之血”妄行,兼具痰瘀互结、气血气滞,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3]。
1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1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4],但随着现代医学对AD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根本的发病机制在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子宫内膜基底层缺乏黏膜下层,使内膜直接与基层接触,导致了子宫内膜更易向子宫肌层生长。夏恩兰[5]发现AD患者子宫腔可见点状憩室样的异位腺体开口,以及蓝紫色的小积血腔,以此证明以上观点的正确性。有研究表明,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活性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等在血管的增殖、迁移过程发挥重要作用。Liu等[6]研究证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组织因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并且和其疼痛程度及月经过多显著相关。因此,血管的生成和内膜细胞的侵袭及增殖、激素及受体以及免疫遗传因素等一样均成为引发AD的重要因素[7]。
12治疗方法随现代诊疗技术的高速发展,AD的治疗手段也由单一的药物或子宫切除术变得更加精细、人性化。药物治疗主要以激素药物为基础,主要包括GnRHa、口服避孕药、雄激素类衍生物、孕激素类、米非司酮、芳香化酶抑制剂以及环氧化酶2等药物。主要适用有生育要求者、近绝经期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复发者[8]。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和保守性手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病变广泛、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子宫肌瘤及存在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患者。保守性手术包括AD病灶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及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但保守手术并不能完全去除病灶,且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性。目前,血管的介入性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未来也将会有更多新型治疗方案来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9]。
2传统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我国古籍中并无“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记载,但从其症状、体征等方面可归为中医学中“月经过多”、“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临床中发现,AD患者的病灶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形成的血液日久不能排出,从而形成血瘀,血瘀日久瘀积的经血逐渐增大形成癥块,因此治疗上常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是指用具有消瘀散结、通畅血脉、调经止痛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10]。传统医学认为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血热、寒凝等导致血液瘀滞于脉络而血行不畅[10],最早在我国甘肃出土的汉简中便记载有“治瘀医方”,记述了丹皮、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药[12]。《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曾载述用活血化瘀药茜草等治疗“血枯经闭”。现代医学证明[11],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血液流变学的特性,可促进子宫肌层内无包膜的陈旧性积血吸收。《神农本草经》中共载药365种,其中活血类药物占了多达41种。此外,张仲景还对“瘀血”设专篇论述[12]。AD常合并其他病理因素致病,或兼夹寒热、或夹湿气滞,又或因素体虚弱,因此,诊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辩证论治,切不可盲目对号入座。
3活血化瘀与子宫腺肌病
有医家认为,子宫腺肌病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为主,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法,不同的患者根据其相关致病因素、年龄、体质、症状、体征、舌脉等又分为不同证型,主要有:寒凝血瘀型[13]、瘀热互结型[14]、湿热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15]。
31寒凝血瘀型该证型主要由寒邪入侵胞宫,凝滞于胞络、冲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经行腹痛、月经延后,久则癥瘕积聚甚至不孕。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至体虚,受风寒之冷,客于胞络,损伤沖任之脉”,首次明确了寒凝血瘀的机制[16]。《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腹中瘀血方论》记载:“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王哲[17]认为,血瘀是AD的病理基础,治疗上运用少腹逐瘀汤,原方加血竭粉、三七粉、川牛膝、附子,共凑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之效。沈玉莲等[18]采用经方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治疗AD患者27例,总有效率达8899%。
32瘀热互结型该证型主要由于本病日久难愈,瘀血久居不去,瘀热互结,化热生火,血热迫血妄行而致月经过多,经行腹痛等。《诸病源候论·八瘕候》记载:“妇人月水下,恶血未尽,其人虚惫……月水横流,衍入他脏不去,有热因生燥瘕之聚”[14],又有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载:“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必有瘀血,再察其腰胁及少腹有牵引作痛,拒按者,必以清热消瘀为治”,因此,本病多因瘀热成病,治以化瘀凉血。何珏等[19]自拟活血化瘀方,取60例典型病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示清热化瘀法可显著缓解经行腹痛症状,调节经量及月经周期,控制子宫肌层病变。曾薇薇等[20]自拟化瘀凉血方取62例典型病例为研究对象,治疗痛经总有效率5333%,月经不调总有效率66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3667%。
33湿热血瘀型魏绍斌[21]认为,AD的主要病机为“瘀毒内停,湿热瘀结,积久成癥”,该病素有瘀血内结,导致机体水湿运行不畅,内外湿邪相合,蕴结下焦,与瘀血搏结,流注聚冲任,蕴结胞宫。《灵枢·百病始生》记载:“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阐述了该的主要病机。叶天士认为:“凡积聚有形可征,谓之癥,乃湿热结气也”,唐容川在《血症论》中提到:“血积既久,也可化为痰”,由此论述了痰阻可形成瘀血,痰瘀又相互转化[22]。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化瘀消癥为主。魏绍斌[23]主张经期重在治标,兼顾其本,治宜行气止痛、化瘀止血,方用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非经期治本为主,重在调理,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消癥为主,方用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
34气虚血瘀型AD发病过程较长,常伴有月经量多,易耗伤气血,导致患者体质日渐虚弱,气虚无以生血,血虚难以载气,气血运行缓慢,日久成积。谭庆[24]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入侵胞宫,正气奋起抗争,必然损伤正气,胞宫失于濡养,冲任遭受损伤,且临床发现应用大剂量活血化瘀药易损伤正气,故治疗上应益气化瘀,散结止痛,自拟方剂治疗30例典型患者,总有效率达967%。
35气滞血瘀型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瘀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机不畅,气机运行不利继而加重血瘀,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因此,临床上常结合行气法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李坤寅[25]认为AD以“气滞血瘀”为本,“痛症”为标,治疗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自拟化瘀止痛方治疗AD痛经患者,总有效率达90%。谷金红[26]认为该病形成的“离经之血”异常难排,且严重阻滞气机运行,故常以活血化瘀辅助行气法同用。李敏等[27]自拟方药化瘀消癥汤治疗AD48例,总有效率为875%。楼月芳等[28]用行气祛瘀汤治疗该病87例,总有效率8696%。
36肾虚血瘀型该证型是AD中的较为多见的一种类型,研究证明[29],其发病率在诸多证型中所占比例高达39%。肾阳虚,则气化无力,津液不化,湿聚成痰,痰阻气滞,与血相搏,则血瘀成积,“不通则痛”,而引发痛经。叶利群[30]认为,该病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阳虚损,致外邪客于胞中,瘀阻血脉,阻碍气血运行,从而导致血瘀胞络。治疗应温补肾阳、活血化瘀。自拟补肾祛瘀方治疗60例典型患者,总有效率9333%,远期有效率9286%。
4小结
子宫腺肌病目前在西医上无根治性保留子宫、缓解疼痛的有效办法,活血化瘀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方法,在保留子宫的基础上化瘀消癥、调经止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患者有创治疗的风险,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丽,高雅波.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81-1283.
[2]Ezaik K,Motoyama H. Immunohistologic localize-tion estrone sulfatase in uterine endometrium and adenomyosis [J]. Obstet-Gynecol,2001(98):815-819.
[3]王红新,叶青.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5-747.
[4]Yang JH,Wu MY,Chen CD,et al.Altered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i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of women with adenomyosis [J].Hum Reprod,2007,22(4):949-952.
[5]夏恩兰,子宫腺肌病的宫腔镜诊治[J].山东医药2012,52(12):7-8.
[6]Liu X,Nie J,Guo SW.Elevated immunoreactivity to tissue facto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ysmenorrhea severity and the amount of menses in adenomyosis[J].Hum Reprod,2011,26(2):337-345.
[7]蔡仕彬,何佳.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 94 (3):305-308.
[8]江小香,项双卫.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况[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0,37(5):355-358.
[9]张丽武,马秋英.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进展[J]华夏医学.2007,24(4):888-890.
[10]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3-613.
[11]冯绮,徐涟.徐涟老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10-11.
[12]陈可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2005,3(11):10-12.
[13]刘秀峰,决津煎合失笑散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35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54-56.
[14]曾薇薇,曹玲仙.曹玲仙辨治子宮腺肌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8-19.
[15] 钱菁,赵海英.夏桂成诊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12):11-12.
[16]陈志霞,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2010,7(8):73-74.
[17]田敏,王哲.王哲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41-42.
[18]沈玉莲,金季玲.活血化淤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27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37-2038.
[19]何珏,付芳华,谷灿灿,等.清热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12(49):52-55.
[20]曾薇薇,殷岫绮.“化瘀凉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3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1):32-34.
[21]冯婷婷,魏绍斌,张宝成,等.魏绍斌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湿热瘀结型)的经验介绍[J].四川中医,2012,30(11):4-6.
[22]周梦波,沈凌宇,睢丛璐,等.金哲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5,8(12):1501-1503.
[23]王妍,文怡,魏绍斌.子宫腺肌病的辨证思路及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探析.四川中医,2014,32(3):22-24.
[24]谭庆.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19-20.
[25] 李坤寅,方庆霞.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PGF2、PGE2、OT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2):63-65.
[26]谷金红.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癥瘕的应用思路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115-117.
[27]李敏,刘金星.化瘀消癥汤治疗子宫腺肌病48例[J].河南中医,2009,29(4):383.
[28]楼月芳,杨小芳.行气祛瘀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50(19):83-86.
[29]谌海燕,王阿丽,王云涛.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79-1480.
[30]叶利群,补肾化瘀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6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1):7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