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地区老年护理病区护工现状调查和对策建议

2017-04-24储金妹王晓丹

上海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储金妹+王晓丹

摘 要 目的:了解和分析浦东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病区护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建立规范的护工管理模式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护工访谈提纲,对35家医疗机构老年护理病区的护工负责人和护工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护工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占62.6%;50岁及以上占55.3%;外省市戶籍占73.7%;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低,表示满意的仅有28.3%;仅有14.3%的护工由护理部负责专业知识的培训。护工的管理制度及相关专业化知识培训也较为匮乏。结论:应完善护工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监督机构,加强监督和护工培训体系的建设,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关键词 老年护理病区;护工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17-04

Investigation of nurs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nursing ward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CHU Jinmei, WANG Xiaodan

(Geriatric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status of elderly nursing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Methods: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utline of nursing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interview the persons in charge of nursing and nursing workers in the geriatric nursing wards in 35 medical institutions. Results: In the nursing work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counted for 62.6%, the age of 50 years old and above accounted for 55.3%.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 other provinces accounted for 73.7%, satisfaction for their own job was low, only 28.3% expressed their satisfaction, and the nursing department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only 14.3% of the workers. The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were relatively scarce.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he reasonabl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nurse training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should be standardized.

KEY WORDS geriatric nursing ward; status quo of nurs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自1999年起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而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依据《201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2]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0.2%;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 17.9%,占总人口的5.4%。而据专家调查研究,79.9%的社区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仅58.7%的社区老人能够生活完全自理[3]。而据相关调查,在老年护理病区中收治的老年人中有85.0%以上为失能老人。而独生子女增多、工作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住院患者需陪护的市场逐步扩大[4]。我国通常将在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医院、社会福利院、养老院中照料陪护患者的人称为护工[5],护工受雇承担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主要协助患者的生活起居[6]。护工是护理工作的延伸,也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失的劳务补充[7]。然而目前护工管理缺乏统一制度,护工队伍人员稳定性差,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对护工的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市浦东地区35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病区护工队伍进行调查,分析护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护工的发展及建立规范的护工管理模式提出对策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医疗机构

调查浦东新区35家医疗机构的护工基本情况,35家医疗机构包括4家二级医院(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浦东新区肺科医院等)和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1.1.2 护工

35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病区护工共计506名。本次调查选取了其中321名护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入选标准:(1)医疗机构设有老年护理病区;(2)愿意接受本课题调查、并在老年护理病区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的护工。

调查对象排除标准:(1)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和机构内护工;(2)患者家属自聘的一对一提供护理的服务者;(3)不愿意接受调查的护工。

1.2 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3月,调查小组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护工访谈提纲,分阶段对35家老年护理病区的护工队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医疗机构,内容包括护工数量、年龄、学历、性别等,共发问卷调查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0%。

同时对35家医疗机构的321名护工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護工从业年限、家人支持、对目前工作满意度等。调查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由访谈对象自己填写或访谈者协助填写,访谈提纲采用不记名填写,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来回答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护工基本情况

护工中男性64人,女性442人,以女性为主;本地户籍133人,外省市户籍373人,以外地户籍人员居多;小学和文盲学历的317人,占62.6%;每天工作时间在12 h以上的为350人,每天照顾5名以上患者的为308人,占六成以上。由此可见,护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表1)。

2.2 护工工资、工作满意度、工作年限

护工每月工资在3 500元以上的仅145人;仅91名被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满意;目前在护工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的仅有92人,今后继续从事护工工作期限为3年以内的人数最多,为153人,可见护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快;有238人表示家人支持自己从事护工工作(表2)。

2.3 护工准入、管理机构、培训部门

35家医疗机构中,仅2家医疗机构参与了院内护工招聘,4家医疗机构有部门负责护工队伍的管理,5家医疗机构护理部对护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可见浦东新区部分医疗机构对护工管理不统一,同时缺乏专业知识培训(表3)。

2.4 护工对自身工作了解、知识掌握和工作认同度

156名护工表示在从事护工工作前不了解护工的工作性质;205名护工表示在从事护工工作前不熟悉护工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绝大多数护工表示护工工作能使自己学到一技之长,认同护工工作对于自身护理技能的提升(表4)。

3 讨论

3.1 护工队伍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见,护工队伍以女性为主,占87.3%;整体年龄偏大,60岁以上占24.1%;护工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非本市户籍护工占73.7%;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占62.6%,表明大多数护工未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因此护工教育水平整体较低,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影响了护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难以保证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和质量。

3.2 护工队伍稳定性差

护工队伍稳定性较差,对自身工作表示满意的只占28.3%,因此人员流动较快,且多数护工的工作年限都在5年以内。主要原因可能为多数护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 h以上(69.2%),平均每天照顾的患者多数在5~7名,照顾8名患者以上的占13.9%,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其收入和福利待遇却并不理想,每月平均工资在3 500元以上的仅有一半不到。收入与工作量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部分人员的流失。

稳定性不佳的护工队伍恰恰成为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且护工多数为临时聘用的外来人员,因此节假日之际会集体返乡,加剧了护工人力资源的匮乏,进一步加重了在岗护工的工作量,形成了季节性的恶性循环。此外,虽然各级护工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其工作的监管,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护工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仍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这与刘华[8]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3.3 护工队伍管理不规范

从表3可以看出,护工队伍基本未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仅有20.0%的医疗机构参与到了护工管理中。护工编制不在医疗机构内,机构内无护工岗位设置,护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动大,院内缺乏明确的护工管理部门,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护工队伍的统一管理和专业培训[9]。调查显示,仅有14.3%的护工由护理部负责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为护工的工作服务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10]。此外,由于护工队伍缺乏院内预防感染的专业知识,增加了院内感染风险[11]。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管理来避免不安全因素、保障患者安全,全面加强护工队伍的规范管理是现有的挑战之一。

3.4 护工队伍缺乏专业知识

表4显示,护工在从事护工工作前,48.6%的人对于护工工作不甚了解,63.9%的护工不熟悉护工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技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工陪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局限于“陪”,且关注“护”的质量[12]。对护工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培训及一些基础护理方面的示范和指导,可使其明确自身职责和权利,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和疾病防治知识,从而增加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自信心[13]。调查显示,93.1%的护工表示护工工作能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有较大帮助,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护工工作存在的价值。因此,如何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工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4 建议与对策

护工行业的管理存在不足,需及时改进。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机构护工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需切实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需加强对护工的社会保障和管理工作,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大政府投入,保障护工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发展,护工工作将在老年护理行业中担任愈加重要的角色。目前护工队伍主要以外省来沪人员为主,本地护工仅占很少比例。良好的职业安全保障、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各行各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重要条件[14]。护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护工队伍的扶持,予以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例如由社会机构和政府承担护工的部分工资,从本市下岗人员中培养优秀的护工人才,吸引外地户籍的中、青年人员加入到护工队伍中,从政策上保障护工来源,优化护工队伍结构,保障护工队伍稳定性。

4.2 加强对护工管理公司的监管

为保障护工合法权益,提高其福利待遇。建议主管部门监督护工管理公司与其签订合同,规范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有针对性的维护护工的合法权益,如护工的职业防护标准、各项保险的参与、照护患者的工作时间上限及超时工作加班费用的计算标准等等。这样才能保障护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护工队伍稳定性,同时应成立护工工会组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组织护工参加年度体检、团体活动、旅行等,切实确保护工权益。

4.3 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的护工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导致护工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甚至出现护工消极怠工、不服从、不配合医护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医疗机构的护工由护工公司托管,但院方同时应成立护工管理办公室,对护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逐步形成院方-护工公司双方依托、双重管理的模式。

医院方面应制定护工管理制度,而护工公司方面有行政管理责任,如承担相应奖惩、护理内容、人事管理等;院方有使用管理权利,即对护工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管,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在各项制度的实践落实中,还需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否则容易因信息不畅、沟通不及时而不利于护工工作的有序开展。

4.4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由于护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较为欠缺,因此对护工进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15]。院方应为主体、协同护工公司根据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各项院内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岗位职责和临床护工工作指导等为培训重点内容,使护工尽快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新护工上岗前,应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包括护工职业道德教育、科室环境介绍、清洁卫生常识、患者日常生活照顾常识等,并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聘用。对于在岗护工,则应根据培训计划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演练,如卧床患者的喂饭、手卫生、患者安全看护等相关知识,使护工在实践中不断汲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

4.5 实施人性化管理,开展人文关怀

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和谐管理护工的重要手段[16],医院需加大对护工的人文关怀力度,既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作为科室管理层,应根据护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做出合理的指导和批评,听取护工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管理思路,从而激励护工爱岗敬业,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护工逐渐融入病房这个大家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够安于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工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也是形成护工稳定职业的保障[18]。护工队伍的引进弥补了护理工作的不足,因此其管理工作不可忽视。从其发展需求的趋势来看,护工队伍的规范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我们应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护工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探索出一条护工管理的创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慧清, 申秋. 广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10): 28-29.

[2]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 201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EB/OL]. (2016-04-03)[2017-01-04]. http:// www.shrca.org.cn/5764.html.

[3] 施永兴. 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 124-127.

[4] 王涌, 阮列敏, 史定妹, 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 2011, 15(5): 70-72.

[5] 刘秀芳. 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7): 596-598.

[6] 刘鑫.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58.

[7] 林玉霜. 现阶段护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会[J]. 护理与康复, 2010, 9(6): 529-531.

[8] 刘华, 蔡霞. 对护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06, 20(8): 2050-2051.

[9] 吴欣娟, 马丽莉.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05, 19(4): 591-592.

[10] 原志芳, 张清. 天津市三甲医院护工管理及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3): 1750-1755.

[11] 钱虹. 护工护理引发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5): 104-105.

[12] 陆巍. 护工职业态度调查及教育对策[J]. 護士进修杂志, 2000, 15(12): 933-934.

[13] 李秀云, 林成娟, 曾铁英, 等. 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学杂志, 2005, 20(5): 45-48.

[14] 王玉梅, 郑艳, 任伟, 等. 清远地区各级医院护工现状调查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19): 102-104.

[15] 尤彩珠. 护工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医药卫生, 2006, 6(11): 59.

[16] 郭晶.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的价值意义[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1): 16.

[17] 刑春玲. 社区老年护理院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医药, 2014, 35(4): 22-24.

[18] 华懿, 雷寒. 以规范护工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6): 1977-1978.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