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构想及探讨

2017-04-24马龙飞乐嘉宜郁敏杰宋锐魏魏沈世

上海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创新互联网

马龙飞+乐嘉宜+郁敏杰+宋锐+魏魏+沈世蜂

编者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成为了养老服务新模式。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在此大背景下,本期编辑部挑选部分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养老模式,以飨读者。

摘 要 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而医疗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性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通过结合现阶段养老模式和医疗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在医养结合中的远程监控、远程诊疗、远程健康管理和生命安全管理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在规范互联网形势下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远程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03-03

Conception and discussion on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medical-pension new mode

MA Longfei, LE Jiayi, YU Minjie, SONG Rui, WEI Wei, SHEN Shifeng

(Ruijiner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The elderly peoples needs of pension and health service are increasingly strong, so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medical-pension combined mode. The lack and imbalance of medical resourc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pension mod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mote monitoring, remote diagnosis, remote health management and lif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medical-pension mode by combining the present mode of pension and the status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in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dical-pens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making process of remote burst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under the standard Internet situ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medical-pension mode; innovative mode

我國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老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医疗需求强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以下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应对养老过程中日趋严峻的医疗需求问题,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1],意见中明确提出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因此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各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但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2]。如何合理、高效地促进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推行在新形势下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成为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现阶段老年人养老困境,基于“互联网+”在卫生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就“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索,并提出如何推进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希望为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开展提供思路。

1 现行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

目前,各地推广比较成功的医养结合模式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养结合进社区和进家庭”等4种模式[3],前3种养老模式均由专门机构承办,配置相对固定的服务和医务人员,床位有限,周转较慢,且老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生活满意度及幸福度有所下降[4];而最后1种模式,即“居家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在不改变老人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情况下,由医疗机构向老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解决了绝大多数老人的医疗需求,是政府目前大力推广的养老模式之一。

如今,医养结合模式已在上海市数个社区进行了试点。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责任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与有居家养老需求医疗的老人签订医疗服务协议,采用全科团队提供定期巡诊和建立家庭病床等方式,为之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得到了广大老年患者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在整个街道社区全面推广。但是,随着需要参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人数迅速上升,医疗需求量急剧增加,有限的社区医疗资源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医疗监控盲点,不能实施连续性医疗监控,存在生命安全风险。

2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

由于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中,机构内的医养结合床位有限,需专门为此配置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医疗日趋成熟[5],互联网思维下的移动医疗模式应运而生,即“互联网+医养结合”。

2.1 “互联网+医养结合”含义

“互联网+医养结合”是指整合现有的4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起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编织起一张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并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养老网络,利用物联网、云技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居家老年人足不出户、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不下床就能尽享移动医疗带来的服务。

2.2 “互联网+医养结合”涵盖内容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涵盖了“资源网”、“医疗网”和“组织网”3个层面的内容。

“资源网”属于该模式的线下部分,是引入并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网络(包括政府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慈善机构、志愿组织、居委组织及家庭个人等),为实体网络,有了这些为老服务供给主体在后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医疗网”属于该模式的医疗服务硬件部分,指借助目前可穿戴的医疗和远程视频监控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形成的网络(例如远程网络摄像头、智能手表、远程血压计、远程血糖仪和远程心电监护等),可促进双方无缝对接,增加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和即时性。

“组织网”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资源网和医疗网的网络平台,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根据医养对象需求建立起区域性的24 h值守的“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医养平台”)。该医养平台同时连接线下的医养对象、各个医疗机构、邻里社区及家庭子女。一方面,可以保证医养平台能及时了解医养对象的生理功能、生命体征和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可确保各种为老服务资源信息顺利到达老年人身边,发挥居委及家庭在活动组织方面和供给方面的优势,完成对上述资源和信息的整合、调配,成为连接各个环节的关键性枢纽和节点。

3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具體操作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组织网”通过“医疗网”了解医养对象的需求和生命体征,由“资源网”为医养对象提供方便、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1 组织网

管理者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登陆医养平台,该平台负责管理所有的医养结合对象,工作人员24 h进行平台值守,查询相应医养对象的电子健康档案,了解医疗网络传输的医养对象生命体征,通过远程视频监护系统监控医养对象的即时生活画面。如医养对象处传来报警提示,可通过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做到即时沟通,并采取远程或专人上门的形式进行适当处理。该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联动,各级人员能够相互检索、调阅所需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掌握医养结合人群健康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及健康管理效率,体现管理的优越性。

3.2 医疗网

主要由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和智能手表两部分组成。

3.2.1 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音、视频信息即时传输到医养平台和医养对象子女手机上,通过摄像头的交互系统实现双方即时视频通话,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远程调阅联网监控图像,并支持调阅录像,实现24 h监控居家老人的人身安全。

3.2.2 智能手表

通过佩戴智能手表将医养对象的心率、体温、呼吸、运动和睡眠情况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医养平台,有专门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无创连续监测。如生命体征呈现异常状况,医养平台会发出预警提示,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此外,智能手表还具有一键呼叫、定位功能及提醒服用药物等功能。

3.2.3 其他相关功能

此外,可以预留远程血压计、远程血糖仪、网络电视及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接口,根据医养对象的身体及罹患疾病状况,按需进行其余功能的配置。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即时上传到医养平台,同步到医养对象的电子监控档案内,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掌握医养结合人群健康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对象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转变,为医养结合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6-7]。

3.3 资源网

资源网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政府主导,整合能利用的一切医疗服务资源,是平台执行操作的主力军。每个工作人员的手机或电脑均安装了相应权限的平台系统,按照平台调度员的要求和医疗网传输的信息,为需要服务的医养对象提供即时在线的医疗服务,必要时安排就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如患者情况比较严重,由平台根据病情联系相应医院就诊或进行住院治疗,保证医养对象不会因为就诊延误或时空阻隔而发生意外。

4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是向医养对象提供生活、疾病和安全等方面的服务[8],下面分别就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和生命安全管理3方面的设计路线作简要阐述。

4.1 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饮食,运动和精神慰藉为医养平台服务的核心。

饮食方面:医养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远程电视以视频方式为医养对象提供丰富全面的健康饮食知识,还能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如对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提供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不同食物所具有的功效以及食物如何搭配和如何更好烹任等知识。

运动方面:通过智能手表设置个体化的运动目标,及时将运动情况上传至医养平台,通过跟踪记录、提醒反馈等方式促进医养对象形成科学的健身习惯,由健康管理师制定个体化的健康饮食运动计划,定时定量地加强锻炼,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持续性地实施体重管理,逐渐将身体状况控制在良好状态上。

精神慰藉方面:多數医养对象是空巢老人,常有失落感、衰老感、孤独感及抑郁等,通过交互式视频系统,可与子女、朋友、工作人员实施实时语音、视频互动,工作人员可及时发现医养对象细微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更多关爱,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4.2 疾病管理

医养对象常患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因此,慢性病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传统情况下,患病老人需要了解自身病情症状时,需要到医院就诊,而在“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下,在医养平台上,每位医养对象都拥有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和工作人员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中能及时录入历次诊疗过程、病情复查结果、阶段性保健计划及用户的实施反馈。医养对象的生命体征通过医疗网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自动上传到医养平台,平台设有自动预警功能,便于医生进行疾病信息追踪和适当的疾病干预。

4.3 生命安全管理

医养对象90%以上为孤老、失能、半失能和智障老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他们在生活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意外情况,引起严重伤害,因此生命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结合医养对象自身的独特生活方式和特殊身体状况,评估出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通过医疗网的智能手表一键呼救功能和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对重点用户的日常活动进行主动、实时的监控。一旦医养对象发生意外,可第一时间按动智能手表的一键呼叫按钮,系统自动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医养平台和医养对象子女的手机上,同时自动启动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平台和子女可以即时调阅录像,做到及时报警、快速反应、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医养对象的人身安全。这一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上门、电话通知等方式,减化了工作流程,让医养对象的子女可及时介入,提高了处理意外情况的效率。

5 结语

我国对于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配套资金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善及法律政策不明确等,“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医疗和养老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9-10],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逐步完善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政策环境,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可穿戴医疗设备、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等应用到建立养老信息化平台中去。逐步探索出适合在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打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及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做到养老和医疗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3-09-13)[2017-01-16]. http://jnjd.mca.gov. 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2] 肖洪松. 解养老难题的基本策略—“五元共构”医养融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6): 669-672.

[3] 王霞, 冯泽永, 李秀明, 等. 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15, 36(2): 56-58.

[4] 谢小萍, 陈龙妹, 彭映姝, 等. 成都市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9): 1660-1662.

[5] 潘铮, 廖瑾. 智能健康服务的模式和实践[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 20(5): 11-15.

[6] 钟宁, 陆军, 廉启国, 等. 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的社区应用及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9): 2145-2146.

[7] 丁芸, 戚德清. 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11): 1250-1254.

[8] 张涵, 吴炳义, 董惠玲.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15): 1786-1790.

[9] 徐婷, 鲍勇. 基于云计算远程平台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新模式的思路与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 81-83.

[10] 刘尚辉, 马瑾. 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3): 1542, 1544.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模式创新互联网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