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西关村
——古镇千年韵悠悠,龙华岁岁香火稠
2017-04-24云传踆
云传踆
光禄西关村
——古镇千年韵悠悠,龙华岁岁香火稠
云传踆
姚安县光禄古镇
说起光禄,众人皆知,云南历史上著名古镇,但讲西关村,可能说得清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其实,西关村这个称呼确实有些说不明道不清,既村非村,属镇非镇,只是2012年首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时就以姚安县光禄镇西关村公示之,也只好照葫芦画瓢了。
这次探访光禄古镇,一是因为它以西关村之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属于课题调研之列;二是正值农历二月八的龙华会,难得的机遇,错过这个时间就只能等明年了。
光禄古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距县城12公里,坐落在光禄镇光禄村委会。光禄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东邻江尾,南接旧城,西靠左门,北连小邑,村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海拔1861米,年平均气温18.6℃,约一千多户农户、四五千人。而古镇就主要分布在光禄村的东关、南关、西关、北关这一片,与光禄镇街道连为一体,背靠光木山,周边田园荷塘,环山绕水,绿树成荫。
光禄古镇历史悠久,历来是中原地区经成都进云南的重要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西汉年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光禄设弄栋县(城址就在光禄镇南面高陀山麓旧城村),是云南最早设县的地区之一。唐代又在此设姚州都督府,宋代为大理国的统矢府,元代置姚安路,明代改姚安军民总管府,清代为姚州府,素有三川门户、六诏中分、南中锁钥之说。其历史之悠久、地位之重要,在云南不可小视,被人们誉为“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更有甚者,“光禄”之地名实则取自于官名。光禄高氏家族曾为南诏大理国两朝权臣、大理国皇室后裔、元明清三朝高官,为官当权700多年之久,享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而宋代大理国布燮(宰相)高泰明及其后裔,因有功曾两度被封为光禄大夫,后人便将此官衔与地名相通,历代相传。
光禄古镇的建筑布局很有特点,整个民居街道呈“回”字型展开。中心区域是一个不大的四方环形街道,叫“回字街”,以此为中心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关,均有街道沿四个方向通往古镇外。而前面所说的西关村,实际上就是指“回字街”西面的这一区域,属于古镇的组成部分。古镇基本上保留着过去的老街巷道,也保留了许多老民宅和沿街商铺,但由于光禄古镇2004年就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并确定为省里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小镇,街道两边的房屋都经过修缮打理,临街门面大多为后来装的雕花门窗,路面也由整洁划一的石板铺得规规整整,虽然有些古香古色,但也许是修缮得太过完好,总觉得缺少了点古镇特有的味道。
坐落在西关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是古镇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代表,也是光禄古镇恢宏历史的缩影。公元1328年,元文宗在此地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总揽当地军政要务,至今已有670年的历史。目前保留的主体建筑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三厅两进院,单檐布瓦,前后相连,气势恢弘,富丽堂皇。
军民总管府北面紧挨着是高雪君祠,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法式三层楼房,由辞官归来的高氏后裔高复亨于1936年修建,原为高复亨的私宅,后捐出作为高雪君祠堂。由于高雪君祠建于高氏土衙原址之上,建筑前面高大的照壁也是原来保留下来的,据说高复亨有意使该建筑形制仍似土衙,故当地百姓又俗称高雪君祠为“高氏土衙”。原高氏土衙始于宋,止于清,历经七百余年,后因兵祸被毁。
古镇环山绕水
古镇西关的老民宅
光禄古镇过去有高、黄、马、杨、赵、邱六姓大户人家,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高黄马一匹,杨鞍子一赵,大杆邱一支”的说法。而赵家和马家祖上曾在河南和浙江任过道台,两家又紧挨着,故又有“三步两道台”之说。但说起光禄古镇历史上的影响,最主要的还得数高家。高家除了前面讲到的跨五朝近八百年的显赫地位以外,高奣映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有影响的儒学大家。
高奣映(1647—1707年),字雪君,云南楚雄姚安光禄镇人,彝族。自幼天资聪颖,4岁开蒙读书,具有神童之誉。12岁时即承袭父职后补,26岁时朝廷提准袭职,任姚安府土同知,37岁时托疾辞职,传世职于长子高映厚。高奣映辞官后归隐姚安结嶙山,自号结嶙山叟,设馆授徒,著书立述。其门下川滇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其中考中进士者22人,中举人者47人,小有功名者135人。高奣映先后著书《金刚慧解》、《太极明辨》、《鸡足山志》、《滇鉴》、《妙香国草》等80余种,涉及哲学、文学、理学、佛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其学识影响与当时的顾炎武、黄宗義、王船山、颜习斋四位大师齐名。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高奣映卒,享年60岁,葬鹤钟山。
古镇南关老街
此外,光禄人氏赵鹤清(1865—1954年)与他的《滇南名胜图》,在云南也颇有名气。赵鹤清即河南汝南道台赵子骧之子,自幼便随其父“东渡瀛浙之岛,北游燕赵之都,南揽六朝之风,西采三峡之胜”,对山河风光、人文胜景独有情钟,成年后又迷恋上书画、篆刻、诗词和园林盆景艺术。早在1915年,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和工艺品,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尤其是他的《滇南名胜图》,以178幅精美的山水写生和简练的文字,介绍了云南的风光名胜。该书于民国初年由昆明崇文印书馆石印出版,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成文出版社又影印再版,颇受海内外关注。
“三步两道台”巷口
军民总管府门厅后台
军民总管府正厅前院
高雪君祠(高氏土衙)
光禄古镇西南面的半山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即龙华寺,始建于唐代天祐年间(904—907年)。古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周围古木参天,丛林茂密,郁郁葱葱,幽谧寂静。龙华寺又名活佛寺,传说寺院创始之初,曾来过一位云游四方的癞头和尚,因寺中僧人视其貌而怠慢,离开时带走了一尊把门天王,以示惩戒,众僧方醒悟而知活佛显灵,故得名活佛寺。龙华寺为滇西佛教名寺,属临济一派,在康熙和光绪年间,曾两度遭遇火毁,又两次重修,殊为不易。在古寺南面不远的山坳里,还坐落着一座“三丰祠”,据说张三丰曾在此结庐炼丹修行,后人筑祠以祀之。但另有记述,此祠原名五福祠,光绪初年建,民国十五年续修,改祀三丰。三丰祠为四合院,正殿三间,供奉着张三丰、药王祖师、观音菩萨塑像,古朴庄严。
龙华寺历史悠久,传说动人,香火一直很旺,特别是菩提女和龙华会,使之在四方的老百姓中有较大的影响。龙华会始于元代初期,有700多年的历史渊源,是姚安一带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传统庙会。传说忽必烈率军灭大理国平云南后,大理国相国高泰祥被斩于五华楼,高相国的九子一女四散逃离,改名换姓流落他乡,相互之间失去了联系。其中排行第七的女儿“菩提女”,悲痛于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便投身佛门,在龙华寺剃度出家,并在寺内种下了九粒菩提树籽,以卜逃亡在外九位兄弟的凶吉。不久九粒树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菩提女便遵佛祖在梦中的指引,通过香客将所结的菩提籽广散四方。散居各地的九位兄弟先后得到了菩提籽,并梦见菩提女身着佛装悬浮于万千香客簇拥之上,召唤兄弟们前去团聚。于是,九兄弟不约而至,在一次龙华寺举行盛大佛事活动时重逢团聚。菩提女了却了心愿,修成正果,坐化成佛。其兄高长寿等为菩提女塑像供奉于龙华寺,老百姓称之为滴水观音。后来,人们把这个日子定为祈求平安团聚和幸福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二月初八都要到龙华寺进香拜佛,并有舞狮耍龙、踩高跷、唱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龙华寺一角
在龙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
春天的早上阳光明媚,还不到10点钟,龙华寺里就已挤满了游客,人头涌动,欢声笑语,一派节日氛围。早年,赵鹤清就曾作诗描写过二月八日龙华会的盛景:“岁岁早春天,寻春到佛前,二月八日,游人万万千千,喜连连,相约飞凤山头见。”如今,虽人逝世迁,但古刹仍在,香火亦稠,后人依然岁岁寻春到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