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24胡雪梅龙梅香张玉兰李华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精神科关怀人文

胡雪梅 龙梅香 张玉兰 李华军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胡雪梅 龙梅香 张玉兰 李华军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1~17年,平均(14±4)年,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暴力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人文关怀;精神科;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4.047

人文关怀是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它是在传统护理模式下,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1]。目前,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2],这对传统的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至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将服务做到细微之处。人文关怀最重要的就是体现护理中对人的精神关照,将人文护理作为护理的中心任务,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3]。精神科疾病具有慢性和迁延性特点,其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而且患者均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知能力,因此日常护理需融入人文关怀[4]。本研究就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 90例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 1~17年,平均(14±4)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9~69岁,平均(34.9±2.6)岁,病程1~17年,平均(13±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0~69岁,平均(36±3)岁,病程1.5~17年,平均(14±5)年。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21名,其中3名主管护师,14名护师,4名护士。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进程进行管理,维持病房整洁和正常秩序,预防意外事件发生;注意患者各项体征及精神状态,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信念 ①团队文化:护理学尤其是精神科护理关注的对象均是需要得到关怀与帮助的弱势群体,作为医院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室,精神科为了使护理人员的信念与价值观得到提升,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上,致力于在科室中构建一种充满关爱的团队文化。②理论培训:首先,对医院中原有人文教育背景进行评估与调研,设计人性化关爱和护理哲学的培训内容;其次,结合精神科专业特点和需求,制订针对性学习计划,在培训中增加关于人际沟通、护理交流、临床路径、整体护理等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系统的开展人文护理知识及技巧培训,增强护理人员关于关怀照护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最后,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以及专业人士开展系列讲座[5],定期组织护理服务相关流程的情景表演活动,护理人员分别扮演患者和家属等身份的角色,促使护理人员换位思考,使其充分体会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和需求,转变提高服务理念。③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应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对患者的临床情境、情感、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观察,在实际工作中融入自己的爱心,为患者提供充满个性的护理服务,让患者体会到满意感和温暖感。树立真诚服务、技术娴熟、热心帮助的护士形象[6],达到细致化关爱患者、个性化满足需求、规范化言语行为、优质化护理服务、温馨化就医氛围的护理标准[7]。

1.2.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①心理沟通: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语言等方面密切观察患者,了解患者内心需要,通过适度保证、合理解释以及有益的暗示等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帮助其恢复积极心态[8]。如果患者较长时间无人探视,很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焦虑、自暴自弃等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多联系,让家属多关心安慰患者,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自备的食品或者生活用品,使患者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关怀。在尊重和爱护患者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建立起同患者之间的和谐护患关系。同时也应以和蔼、亲切、热情、谦逊的态度,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强化沟通,使心理护理做到更加完善。②社会支持:很多患者会担心自己出院后不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认为社会对精神患者存在严重的偏见,所以患者在康复期内会存在严重心理压力,害怕旧病复发,还有一些患者存在严重的悲观情绪,甚至存在自杀倾向[9]。护理人员应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平时多关心患者,多为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明白药物的功效和使用原则,对其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疏导,使其对家庭婚姻、工作生活以及整个社会抱有正确认识。同时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健康的社会活动,增加其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使其逐渐恢复并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护理人员还需积极做好患者家属以及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其发自内心地接纳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对未来的期待,帮助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③对患者退缩性行为的护理:患者会有退缩性行为发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相应的减退,有时不能按时起居,存在拒绝用药、无法保持个人整洁等现象[10]。针对患者实际特点,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订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经常给予患者以鼓励和支持,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④对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患者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会出现严重兴奋和躁动,有时还会伤害到他人,所以一定要保证周围人员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11],这样就会使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约束性,为了得到理解,应该将家属的思想工作做好,使其明白保护性约束仅为暂时使用的一种十分安全的保护措施。此外,从临床上来说应将约束期的心理护理工作做好,这对于患者病情缓解具有重要作用,还需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观察与了解。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进行测评比较。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界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判定标准,即人身危险大、报复心理强、侵害目标随意、群众安全感低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精神症状测评结果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 BPRS评分、PANSS评分以及NOSI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测评结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测评结果比较(分,±s)

BPRS评分 PANSS评分 NOSIE评分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66±13 46±8 97±24 48±9 43±13 85±19观察组 45 68±13 23±7 97±22 33±9 43±12 107±20 t值 1.012 6.716 1.021 6.841 2.317 7.1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事业进步的体现,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众多不安全因素,应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这是精神科护理中不安全实践发生率得到降低的关键所在,人为因素是精神科护理中很多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12],所以,针对这一点应加强培训力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适当进行心理指导,进而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得到降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这种新型医学模式出现以后,人们不仅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且将关注的目光投入到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社会问题上[13-14]。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相结合,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对其病情进行及时掌握,做到最大程度保证护理安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应该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此外,还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BPRS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精神病患者加以人文关怀护理,结合患者具体反应和表现,在特定情境下以不同形式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并将护理人员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同情心,能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护理,使护患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国大部分精神病院采用的管理模式均是封闭式的,造成了人的整体观念缺失,而在实际情况中精神病患者不仅只是存在精神病症状,他们同样有认知、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的情感需求。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对患者身心健康有危害的不良心理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缓解患者的心理冲突。社会心理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需针对诱导疾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展开全方位、多角度、人性化护理方式,尽最大努力促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对于精神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性措施可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能明显改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1] 陈志娟.人文关怀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543-543.

[2] 王晓霞,李平.人文关怀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实施及效果[C].长春∶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3] 黄雪萍.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7)∶105-106.

[4] 叶佳.人文关怀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135-136.

[5] 高喜梅.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118-119.

[6] 孙燕.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4)∶37-39.

[7] 李纪.精神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6(6)∶18-19.

[8] 赵宗霞.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C].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9] 后凤茹,冀秀英.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18-19.

[10] 王巧芸.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3)∶80.

[11] 王艳.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0)∶120-123.

[12] 万恒静,闵卫红.精神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状况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3,13(4)∶26-29.

[13] 邱丽琼.精神科的人文关怀体现整体护理质量提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9)∶208-209.

[14] 李芳华,钟耕坤,卢庆华,等.人文关怀对抑郁发作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26-27.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

胡雪梅(1970.2.7),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疾病护理

猜你喜欢

精神科关怀人文
人文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