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小组分组策略研究
2017-04-22肖青
肖青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全班进行合作小组座位安排时,一般情况下,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指的是分组后每一组的组员在成绩、能力、性格、性別、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这些不同“质”的学生在同一组,有利于小组合作时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组间同质”指的是在组内异质的基础上,各组之间的成绩、能力等尽量均衡,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在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还要实现以下分组策略。
一、分组自主化、多样化
1. 自主化
自主化指的是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综合各种情况后自由分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更高。但是,考虑到由学生自主组合成员可能会导致小团体的现象出现,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协调发展,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组和座位进行微调,既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多样化
多样化指的是分组方式不能单一,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分组原则。要将座位就近、学生自由、老师安排、成绩、随机分组和其他(包括据性格、兴趣爱好、任务内容、行为表现、性别分组)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在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于学生在成绩、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的异质条件,使得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不过在为实现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时,可以采用同质条件分组,由于小组成员的性格、成绩、社会背景等条件相仿,在一起交流时更容易敞开心扉,从而较容易地产生很多一致的结论,更能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组频率的常态化、拼板化
1. 常态化
常态化指的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稳定发展以及重组,都形成一个常态的规定,规定重组的频率、规定中途调整情况的理由等,保证小组的相对稳定。在这样常态的规定下,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使学生之间对各自的成绩、性格等方面获得相互的了解,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默契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在小组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各个小组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较差,教师应该让学生知晓调整的缘由,并根据事先规定的中途调整理由对学生差异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充分掌握和促进各小组的合作。学生通过调整知道了自己以后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在不断适宜的小组内共享信息、彼此交流,从而由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2. 拼板化
拼板化指的是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小组成员的情况进行多种个体分类(比如按性格进行 1~n 编号,按某学科成绩进行 1~n 编号,按兴趣爱好特长……),然后在重组时就能够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将不同个体整合成各种整体。各类学生如同一块块拼板,通过小组分组的方式拼揍成一个整体,如果其中某类学生(某一块拼板)不适合该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即换其他更为适合的学生(拼板)进行拼接,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这种在拼板制度的制约下有序进行的组合,既保证了重组产生的实效,符合学生的意向,又避开了由于随意更换组员带来的麻烦,使学生不断与新的小组契合,也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三、小组分工明确化及小组人数合理化
1. 小组分工明确化
合作学习小组组员的分工要明确。组内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培养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不要让学生产生搭便车的思想。比如小组分工如下:小组长 1 名,专门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组织、分工及监督等;信息传递者 1 名,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成员间的交流;追踪者(记录者)1 名,追踪具体的学习过程,记录资料信息;发言者 1名,汇报小组成果。并且,分工以后,各个成员应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必须细致明确分工,各成员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才可能得到培养,课堂学习任务才能够顺利完成。而各类角色的分工也并非必须长期固定的,小组内的成员需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来实现小组中各角色的互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小组人数合理化
合理化指的是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分配要合理。小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 2至 6 人,组与组之间人数不能差别悬殊。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成员也不能随意调换座位,以保证小组的相对完整性和相对持续性。2~6 人的小组规模是目前合作学习普遍采用的形式。4 人组成的小组灵活高效,成员各司其职;2 人小组可以完成一些简单明确的任务,通常适宜于小组合作任务简单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缺乏合作经验时,随着学生的合作经验丰富之后,可逐步扩大小组规模。不过若多于4人的小组最好配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小组合作效率较难保证。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