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新自由主义侵蚀的有力武器
2017-04-22李建嵘孙英
李建嵘 孙英
【摘要】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席卷国家和民族的时代背景下,以自由观输出为前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隐蔽化、全面化、精细化、尖锐化,所导致的社会结果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新自由主义的渗透,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现实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武装人民群众,自觉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与侵蚀。
【关键词】自由 新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自由是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本质追求,是智慧的本源,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原生动力,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对自由的不同界定,形成不同的自由观。自由观的异同导致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异化,成为影响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和谐相处抑或矛盾冲突的重要因素。自由本身所天生具有的人类的本能性,使自由观成为价值体系中最容易异化与质变的诱导性因素,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自由”成为不同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阵营进行价值观传播、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席卷国家和民族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武装人民群众,才能自觉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与侵蚀。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科学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指导地位,就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以前,以黑格尔和康德为代表的抽象的自由观和理想的自由观处于社会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抽象的自由观和理想的自由观虽然阐述了自由的涵义,表达了自由的意向,却因为其对自由的阐述脱离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辩证的分析,而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只成为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马克思首先从哲学层面界定了自由的涵义。马克思指出,自由是人的本质,“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①,是依存于客观的实际存在。马克思对自由的人的本质属性的界定,深刻揭示了自由的普适性,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是所有人的天然权利,任何以牺牲他人自由来实现自己自由扩大化的行为,都是违反了人类的基本道德遵循。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创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就此停止对自由属性的探索,而是进一步指出,自由只有在认识客观的基础上,能动的反映客观、改造客观,才能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离开对客观的改造的自由必然是虚假的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赋予了自由以劳动的内涵,将自由的客观性与实践性辩证地统一起来,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生命价值的根本体现,也即真正的自由,必然首先是生存的自由,并遵循生存自由、劳动的自由、发展的自由这一轨迹而不断进行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劳动异化对人的自由的扼杀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进而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自由限度扩延,放到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进行考察,提出了自由的社会性,从而为人类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找到了科学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使自己融入社会中去,成为社会的人,并联合起来作为生产者,共同调节自身和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自由的社会性,作为社会个体的每个人必然在价值交换中处于不同地位,从而其自由就体现为差异性,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自由分享,是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的辩证统一,这就是自由的階级性。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史进行充分论证后指出:消灭一切差异化的自由,能够实现,并且只能实现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制度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到那时,人才有可能是自由的人。自由的人的本质属性,自由的客观性与实践性,自由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几者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科学体系。
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武装人民群众,自觉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与侵蚀
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指导地位,就要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武装头脑,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侵蚀与危害。新自由主义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的滥觞。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纯粹的个人主义,以脱离社会历史的发展视角来审视自由价值,在价值观上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并由此扩延到政治、经济、国际领域,反对公有制,鼓吹资产私有化和经济的极端自由化,在国际战略上谋求建立国际垄断新秩序。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是新殖民主义者在全世界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工具,是发达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西方大国推行国家霸权主义、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新自由主义有着天生的理论缺陷、矛盾性与双重标准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客观需要,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传播,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实现全球扩张的先导。新自由主义往往通过高擎自由、民主、人权的大旗,大力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美化资本主义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妖魔化共产主义制度和与自己不一致的其他国家的国家制度,通过文化交流和教育培训以及媒介传播的霸权,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导向,并以人权、自由为借口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诱发价值输入国家和社会思想混乱,从而帮助国际垄断资本攫取更多利益。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对许多国家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自由观,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抵制其任何形式的渗透,从而杜绝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严重冲击,确保社会价值的统一性,确保社会和谐,确保改革开放进程的顺利推进。
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
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指导地位,就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大众化、社会化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所以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不是终极命题,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基础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文本研究,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化;重点是将其理论原则与当前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文化特质与发展需求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不断拓展其理论外延;关键点是加强大众化研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成为全民的价值核心;根本点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不断提升理论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要切实制定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理论传播的战略规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传播。要坚决反对教育与政治脱钩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强化校园传播,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代教育教材体系中的更新应用。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使理论传播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循。要找准传播载体,不断创新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积极研究新媒体传播策略,扩大理论传播的方式与路径。要敢于加强传播渠道监管,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言论传播能够及时制止和惩戒,引导传播渠道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积极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理论的国际化,增强国际价值认同,从而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均为中央民族大学)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6BKS087)研究成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1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