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起点,找准切点
2017-04-22马熙君
马熙君
摘 要:“前体验活动”是在教学正课前,由教师布置的以探究、思考、操作、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的思想台阶。在课前体验活动设计中注意定准起点,找准切点,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才会更轻松愉快。
关键词:前体验活动;前概念;起点;衔接
“前体验活动”是基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需要,在教学正课前,由教师布置的以探究、思考、操作、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的思想台阶,其目的是为新课教学清除障碍,提供有效的经验。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相比,它更重视挖掘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差距,使得前后衔接自然有序,甚至“滴水不漏”。笔者以为,“前体验活动”的设计应抓住以下几个点来切入。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在不同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前体验活动”,可以激活经验表象,實现知识正迁移。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如果只是简单探究得出公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且用起来错误不断。三角形面积的探究需要牢固建立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之上,这符合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前体验活动设计中,需要将两种图形有效联系起来。以下是笔者的设计:
1. 试制作两块直角三角形纸板,每个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是4厘米与6厘米,然后尝试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请问你有几种拼法?
2.如图1,在每一格都是1平方厘米的格子图中,你能算出图上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呢?
这两道探究题,第1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操作积累三角形拼成四边形的经验,建立三角形面积是四边形面积一部分的印象。第2题中学生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三角形的面积需要通过换算得到,有助于推动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有了这两题的布置,通过课上反馈,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基本上不会有多大障碍了。
二、单元概念的关键点
每一个教学单元总有其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在内涵上与学生以往学习的概念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有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缺乏生活体验,此时就需要在新课教学前对单元概念的核心要义进行铺垫。
比如“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到定点的长度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画圆不能用三角板,这就与一般的多边形概念存在重大差异,如何纳入圆的认知呢?笔者设计了“七个小朋友做套熊猫游戏”的课前体验活动。
1. 试在空地中间先确定熊猫位置,小朋友的位置距离熊猫都是5 m,请先找到A,B,C,D四个小朋友的合适的位置。(学生受东南西北方位的影响,画了一个十字形,然后量出各方向距离熊猫5 m的位置,如图2)
2. 现在需要确定第五个小朋友E的位置,要求他离熊猫的距离也是5 m,如图2所示已经补出一个正方形,请问将E标在正方形其中一个顶点处可以吗?
3. 现在有一根长绳,如何才能确定准确的E的位置?你能把F,G的位置也确定下来吗?如果还有很多个小朋友要加入活动,你能画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点吗?
通过这一“前体验活动”,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认识到小朋友的位置到熊猫的距离都是5 m,为学习同一圆的半径都相等增加了感性经验。二是明确了无限个小朋友可站的位置的点可以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就是圆,为理解圆的特征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不同概念的干扰点
如果新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已有经验间存在矛盾,就会制约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分数除法时,学生难以理解一个数除以一个真分数后为何要变成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而且结果反而比被除数还要大,这是学生之前学习整数除法时留下的思维定式所致。但只要教师重新让学生认识除数的意义,认识到除法还可以表示求某个数里面包含几个这样的数,或者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通过直观图的参与就能促进理解,突破原有的认知框架。
再如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学生尽管很容易学会重叠法与丈量法来比较大小,但他们总是心存疑虑:为何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无关?这正是因为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所谓的“大小”概念与角的大小概念间存在着区别。为了帮助学生扫清理解上的障碍,教师不妨作如下铺垫:出示大鳄鱼与小鳄鱼张嘴捕食的图片,问学生是否有办法比较分析谁的嘴巴张得大。由于这项认识活动中有两类大小概念,一是鳄鱼的大小,二是张开嘴的大小,经比较学生就明白了张嘴大小的含义,为准确定位角的大小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四、重点知识的本质点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往往是肤浅的,它与数学知识间往往存在差距。以圆的认识为例,很多学生认为十五的月亮、太阳、篮球都是圆,把球形与圆混为一谈了。事实上圆只是一个平面图形,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圆与球的比较,让学生加深认识,避免发生混淆。再如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也是两个概念,但学生往往出现用长方形周长公式来计算面积的情况。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前,教师可设计如下课前体验活动:
1. 有一根14分米长的绳子,把它分别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地面,如果在所围的长方形地面上贴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瓷砖,想想可以贴几块(如表1)?
2. 小明家房子装修后还多余12块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瓷砖,爸爸考小明,你能用这12块瓷砖拼成几种长方形的图?请帮小明填写表格(如表2)。
上述活动中,第一种情况下周长不变,学生可以不断进行瓷砖铺设的尝试,从中为建立面积概念打下基础。第二种情况中,由于面积不变,则可以在不断计算中强化周长的概念,最终让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变得清晰起来。
五、前概念的偏差点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其头脑中已经拥有一定的前概念。其中,正确的前概念有助于新知的理解与掌握,错误的前概念则会阻碍新知的融入。因此,“前体验活动”的设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前概念的差异。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笔者发现:当三角形一条底边斜着放的时候,学生在图形中画出的高和对应的底始终不能做到互相垂直,这是由学生长期认识的事物的高都是竖直向下的定势造成的障碍。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认识到需要再次对高的画法进行巩固,给学生设计了4个层次的操作体验。
1. 一个人站立和躺下,身高变了吗?(创立变化中的不变情境,为形成新体验铺垫)
2. 让学生拿出剪好的锐角三角形,选一条边贴在课桌上,整个面与课桌垂直,指出:三角形的高度是哪里到哪里?并沿着高折起来。(操作中初步体验)
3. 再换另两条边分别垂直立在课桌上,让学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的高度是哪里到哪里?并沿着高折起来。(进一步操作体验,此时情况有了变化,原来的高已经与底边一起转动了)
4. 把所折三角形纸片选几张任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并用手指一指。(再次强化体验,为课上找高、画高与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建构主义心理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就像一把扳手,如果对螺丝钉的尺寸与位置没有准确的把握,教学就会原地打滑,或者因用力过猛而伤及元气,吃力不讨好。围绕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前体验活动,定准起点,找准切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实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