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微时代”

2017-04-22李叶香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视频微时代载体

李叶香

摘 要:微课是指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内容,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之下催生出的一种产物,具有潜在的强有力的价值,它对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别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课逐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开辟了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微时代”。

关键词:微课;载体;教学视频;微时代

一、微课产生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4G技术……的出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微信息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拥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式新颖等特点的微课就这样顺应而生。

二、什么是微课

百度百科上对微课是这样解释的: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通常是整节课的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某个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易于制作、针对性强。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有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足以说明数学学科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复杂性、抽象性、广泛性。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尤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面临不少的挑战。这就给微课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一)微课唤起学生构建新知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抓住一堂好课,首先要抓住学生的“胃口”。那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呢?那就是在一堂课中,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有了微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可以利用微课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猜谜语”、“玩一玩”等活动,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使得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期。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时,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征后,通过微课设计一个“玩一玩”的活动,意在展示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等不同玩法。再通过这些玩法,微课追问:“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玩一玩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

又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微课,呈现做角、玩角、变角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种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角的本质。

(二)微课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一直是培养学生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想象能力,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利用手中的素材、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圆锥体积时,由于这两个立体图形较复杂,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下学生对于体积公式的推导难以理解,可以用教学具将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再配以学生的拼、摆实践操作,从而推导出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又如在教学四年級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一课时,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利用对应点画轴对称图形后,出示“做一做”(蝴蝶图)。你能用这种方法完成这幅图吗?在反馈环节,用微视频出示两种不同的画法:a.画对角线的方法。B.到对称轴距离相等的对应点再依次连线的方法。微视频适时追问: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深刻意识到利用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这个特征找对应点更简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三)微课帮助师生克服传统教学中的障碍

受场地限制、时间限制、素材限制,在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有些实验或操作活动无法在教学中现场开展,微课的应用正好可以克服这一障碍。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时,由于这节课是实践活动,涉及的操作非常多,素材也多。传统教学模式势必有难度。故通过微视频量出1张、10张、100张、1000张、1000000张、100000000张纸的厚度,量出100粒米的重量,并设计两个实验活动:1.把100张打印纸叠在一起,用尺量一下,高度大约是1厘米。于是再推算1000张纸就有10厘米,那么10000张就有1米了,照这样计算100000000张就应该有10000米高了。2.一亿粒米平铺在桌上的面积有多大?笔者数出了100粒米,放在桌上平铺成一个长方形,用尺量了一下它的长和宽,并算出了面积是16平方厘米。那么照这样计算,1000粒米是160平方厘米,10000粒米是1600平方厘米,1亿粒米就有16000000平方厘米,等于1600平方米。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按比例分配》问题时,微课中可安排这样的实验活动:按一定比例把药粉和水配制成药水,了解药水配制的方法及用途;试一试用沙子、石子、水泥配制混凝土。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可将排水法求体积的原理和实验过程设计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克服时间、空间的困难将实验搬到了我们的教学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微课成为学生思维的引路者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除了学生的自我操作、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还应当有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微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猜想—验证—再操作—再验证。

1. 直奔主题,引出猜想

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微视频给出了“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个图形)”的谜题。通过谜底的揭晓,使得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印象深刻,为建构新知做好准备。继而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并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引出学生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 量一量,算一算——验证猜想

此环节微视频给出了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的要求:

(1)在量的时候要尽量准确,得到的数据要真实。

(2)把量出来的角度标在三角形上。

(3)把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算式和结果写在三角形内。

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反馈时,呈现了三种情况:90°+45°+45°=180°,90°+60°+33°=183°,50°+70°+60°=180°。

在这里微课视频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让学生“生疑(认知冲突)”,二是让学生持续“追疑”(思考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在与第一次猜想不符的情况下再次猜想验证。

视频先是提醒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呈现的三种反馈,一定会引起认知冲突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有人算出来是180°,有些不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得到量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误差。紧接着视频中教师适时追问:那你有别的好方法吗?让学生在充满冲突的氛围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3. 再操作,再验证

视频中教师又提出了兩个关键性的问题:看到180°的角你会想到什么角呢?那怎么才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一个平角呢?

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带着问题在开放性的探究空间中,呈现了另外两种非常好的方法:拼剪和折一折来解决冲突矛盾。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即“猜想—验证—再操作—再验证”。通过抓住本质“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利用平角知识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在最后,通过微视频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位在12岁就发现“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和他的证明方法。通过基于微课的教学,教师的适时引导,及时追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近几年,微课在各学科领域中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青睐”,俨然成了教育界的“微信”,引领着我们迈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微时代”。作为新教育时代的年青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自己的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让“微课”在课堂中“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探索知识的这棵大树早日“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教学视频微时代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医学教学视频也可以这样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