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观察
2017-04-22武扬王雷宇
武扬+王雷宇
摘要:目的 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15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给予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8 w,于治疗后4 w、8 w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三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临床症状伴随情况、加用保肝药后转归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均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造成影响,但是各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精神分裂;肝功能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重性精神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各种综合征,影响患者的思维、行为、知觉、情感等生理及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尽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至关重要[1]。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服药,但是使用各类精神病药物易损害患者的肝功能,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在对肝功能影响方面,目前并无明确的用药指导方针[2]。本研究以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的15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相关标准;②未使用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③肝功能处于正常范围。排除标准:①相應药物过敏患者;②肝功能异常患者;③严重躯体疾病患者。随机给予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进行治疗,分为三个组,每组50例患者。奥氮平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21.0)岁;利培酮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0±22.5)岁;喹硫平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5±20.8)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层面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每组患者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治疗剂量。奥氮平治疗剂量为5~20 mg/d,利培酮治疗剂量为3~6 mg/d,喹硫平治疗剂量为150~750 mg/d。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4 w、8 w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测,指导患者禁食12 h,次日清晨取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之后注入肝素抗凝管中送检。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伴随或不伴随总胆红素>正常值19 μmol/L,则可判断为肝功能异常未药物所致。治疗4 w后给予保肝药治疗,8 w后复查患者肝功能。对患者临床症状主诉情况、加用保肝药后转归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对比 奥氮平组治疗4 w后肝功能异常率为16.00%,8 w后肝功能异常率为4.00%;利培酮组治疗4 w后肝功能异常率为14.00%,8 w后肝功能异常率为2.00%;喹硫平组治疗4 w后肝功能异常率10.00%,8 w后肝功能异常率为2.00%。三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肝功能异常伴临床症状对比 奥氮平组发生肝功能异常且主诉存在体征的例数为6例,占比60.00%;利培酮组发生肝功能异常且主诉存在体征的例数为5例,占比62.50%;喹硫平组发生肝功能异常且主诉存在体征的例数为3例,占比50.00%。三组肝功能异常伴临床症状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三组患者加用保肝药后转归情况对比 奥氮平组治疗4 w后加用保肝药恢复正常的例数为6例,占比75.00%;利培酮组治疗4 w后加用保肝药恢复正常的例数为5例,占比71.40%;喹硫平组治疗4 w后加用保肝药恢复正常的例数为3例,占比60.00%。三组患者加用保肝药后转归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三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肝功能异常伴临床症状情况、加用保肝药后转归情况进行了统计。从相关结果可知,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均会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肝功能造成影响,但是各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大都存在持久的缺陷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目前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见效快,价格低廉,长期应用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4]。据相关研究报道,抗精神药物易引起肝损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疗效更为理想,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也更低[5]。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属于常见药物,从相关结果可知,应用这三种药物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几率在12.00%~20.00%,而后经保肝药治疗,恢复率为60.00%~75.00%,整体而言,这三种药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毕玉萍,罗小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实录[J].中南药学,2013,11(2):150-153.
[2]谢俊,王继中.五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3-25.
[3]王恩霞,刘元华,李彩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19-21.
[4]林力,程文桃,熊端华,等.非典型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及血脂影响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127-3130.
[5]杨小波,袁祖贻,赵朝,等.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9):544-547.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