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行为世范
2017-04-22徐晓菊
徐晓菊
摘 要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教师个人的良好素质,教育部门的监督和正面引导,社会的良好风气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淡泊名利和行为世范的角度来加强师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
关键词 教师 淡泊名利 行为世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本来是个干净的职业,但近年来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有上升趋势。教师节,本来是向教师致敬的节日,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网络主流媒体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教师的负面报道竟然比正面报道还要多。例如,2015年教师节不久,一则有关“班长因未能组织同学给老师送礼物被殴打”的网帖引起网友关注。诚然,教师中的败类毕竟是少数,有些媒体为了博点击率也是拼了,反其道而行之,特意报道负面新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师德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功利主义已经入侵校园,曾经恬静安然的校园如今也并非一方净土。无风不起浪,这样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近年来社会对教师行业不正之风的不满。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教师个人的良好素质,教育部门的监督和正面引导,社会的良好风气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谈那些诸如无私奉献、塑造人类灵魂等高大上的东西,但我们至少要守住师德的底线。提高个人素养,严格规范个人行为,为人为师,都应该坚守这样的底线。
现在老百姓对教师有一个很大的不满就是送礼成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为了让教师更多关照自己的小孩,首先想到的就是送礼。由于想让孩子坐一个好的座位,或者想让孩子当个班干部来增长才干,或者想让孩子不被教师忽视、歧视,或者想让孩子进一个好班去托关系找校长找教师,或者想让孩子评优,或者想让孩子拿些补助等等原因,于是很多家长主动去送礼。诸如此类现象的发生,不能全怪家长,也不能全怪教师。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越来越多,那些本来不想送礼的家长担心孩子吃亏,也会觉得送礼比不送礼要好;教师碍于情面,或贪图钱财,往往顺水推舟,如果一味拒绝,还真可能得罪人。所以说也不能全怪教师或者家长。流风所及,很难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有真能做到淡泊名利,才可以洁身自好。只有真心要做到淡泊名利,才会有拒绝的勇气。
对付那些主动送礼家长,必须要淡泊名利。若是主动索取礼物,那更是见利忘义,忘记了教师的本分。只有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淡泊名利,才能杜绝主动索取礼物的现象发生。
送礼成风之外,还有一个让老百姓意见很大的就是开辅导班成风。有的教师见钱眼开,利用课后时间辅导学生来谋取私利,更有甚者,上课时间该讲的东西不讲,暗示学生参加自己的辅导班,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些现象是“利”在作怪。不仅如此,“名”也作怪。总体上说,接受过辅导的学生肯定要比没接受辅导的学生的成绩要好,这就是名气的效用。多辅导学生,学生成绩好了,既得名又得利,何乐而不为。这种风气一开,不想课后辅导学生牟利的老师迫于名声的考量,也不得不加入到课后辅导的大军中来。在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的现行考核制度下,再加上教师谋名求利的观念作祟,这种风气的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招致社会非议也是正常的了。如果说社会风气难改,如果说现行考核制度难改,那么,作为教师,只能努力做到淡泊名利,从而抵御课后辅导盛行的不良风气。舍此别无良策。
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也是老百姓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的。由于教育体制的关系,学生的成绩决定了教育行政官员的名声和职位的升降,这就导致了“局长压校长、校长压教师、教师压学生”这样一个层层施压的怪现象。减负减负喊了很多年,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素质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现行教育体制“功”莫大焉。改变现行教育体制,非一日之功,亦非普通教师所能办到。很多教师出于名利的考量,只能被迫尽量给学生施加壓力。这时候,教师所能做的,也许只有淡泊名利,才能顶住上面的压力,尽量不给学生施加压力,尽量让学生从繁重学业中多透透气。若不能做到淡泊名利,别无他途。
对待学生需要淡泊名利,对待自身也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外界的诱惑很大,这就导致某些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总想着有朝一日能跳出教师这个行业。或许,只有真正具有淡泊名利思想的教师,才能安于本职工作并且乐在其中。其次,评定职称是涉及到名和利,有些教师为职称评定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和很多行业的职称评定制度有关,也和个人的名利观念有关。其他行业不好评价,但可以说,弄虚作假,溜须拍马,不是教师这个行业应该做的事。这样势必教坏学生,带坏社会风气。这也需要教师能够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保持良好的师德,行为世范。
屈原的教导永远不会过时,“举世皆浊我独清”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淡泊名利,行为世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也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由之路。